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听王蒙谈文学与想象

 

“想象在文学中有什么作用”已经不是个新鲜话题了,大凡能写点文章的人,都不会否认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特殊重要的地位。前不久,王蒙在交通大学做了一场名为《文学与想象》的演讲,给想象分了类,也谈到了他对想象的理解。笔者听了他的报告,回来后颇有一番感想。

说不上是根据什么标准,王蒙笼统地把想象分为十几类:生发性的想象,荒诞性的想象,回忆性的想象,故事性的想象,夸张性的想象,戏剧性的想象,诗性的想象,低调性的想象,对比性的想象,强调性的想象,形象性的想象。他举了古今中外的小说、戏剧、诗歌等方面的例子用以说明想象的普遍性和不同想象的特点。这种分类在逻辑上并不怎么严密,因为各个类别在内容上可能互相重合。在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里大谈想象的分类未免太专业,那种蜻蜓点水般的介绍又给人一种轻浮浅薄的感觉——既不能指导文学创作,也不会对阅读鉴赏有什么帮助。活动开始前校园里出现过一票难求的火热场面,后来包括笔者在内的好多同学都觉得,王蒙的这次演讲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关于想象的作用,王蒙认为,想象是进入文学世界的钥匙,没有想象力的人便不会有创新。他还说,文学的想象会推动一个民族的想象。

在演讲中,王蒙几次提到了自己的小说。他曾有过坐着闷罐车去探望亲属的经历,后来他根据这段经历写成了小说《春之声》。这中间他发挥了合理的想象,以便于更好地表现主题。本来,他在车上听到的音乐是邓丽君的歌曲,写在小说里的却是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还有一次,王蒙去福州看歌舞演出,一只鸟飞到了舞台上空,横冲直闯飞不出去。他觉得,那只鸟飞行的姿态却与现场的气氛很和谐,演员的才华、音乐的韵律、观众的激情仿佛都是它指挥出来的。他把这些现实和想象糅合起来写到了小说《神鸟》里面。

似乎可以说,属于王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那灰白的头发、深刻的皱纹、蹒跚的步履、低沉的语调、了无新意的演讲内容无不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王蒙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