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高密土包子 ( 返回 )
每次从家乡到上海,我都会带一些面食。本来读大学以后已习惯吃米饭,近两年生活便利了些,可能是出于一份思乡情结,又改回吃馒头了。这次回家,小妗子给我做了两锅面鱼,大妗子准备了两锅包子,拉杆箱铺上塑料桌布,装得满满当当。如果是我一个人吃,支撑到春节都绰绰有余;无奈冰箱容量实在有限,我把面鱼分给山东老乡李刚君,帮着一起吃。 一天晚上,醉美天下韦小宝君发来消息,让我过去喝酒。醉美是位于徐家汇黄金地段的一家高档饭店,以菜品考究、环境布置富有文化气息而为食客所称道。我如实相告:“我的饭已做好 ,准备吃家乡的包子,就不过去了。” “有了好东西,一个人独享怎么行?快,带过来让大家尝尝。” 农家土包子拿上大席?好像有点丢人吧?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觉得随便吃吃无妨, 恭敬不如从命。于是从冷冻抽屉拿出六只,赶往醉美天下。酒席设在小宝君书房,几位客人我有的见过面,有的是新相识,包括《书法研究》杂志主编林子序及夫人、书法篆刻家孔德元、 部队退伍政委吕民生、展览公司高级经理陈露。小宝君钟情书画艺术,擅长画竹,与艺术界人士多有往来。在这个饭局上,我辈分最低,而且没有握毛笔的习惯,倒像是一个土包子了。 菜一道道上来,有蟹黄扒鱼肚羹、油炸小黄鱼、麻婆豆腐等,都精致可口,色香味俱全,叫人生出怜香惜玉的感觉。林先生夫妇已吃过晚饭,筷子只是象征性地动一动;孔先生讲述他在日本从事艺术活动的见闻,与国内的文化生态形成对照,饶有趣味。喝酒不在多少,朋友之间形成一种快适自在的气场,这样的聚会就感觉特别舒服。 “来来来,尝尝莫言家乡的包子!”一盘热气腾腾的包子端到酒席中央,小宝君盛情招呼大家享用。这个阵势让我不由惊呆了。平日在家乡,包子是主食,放在饭笸箩里随便吃,三五个都不一定解饿;但现在,六只包子整齐有序地摆放着,一只在中央,五只环绕在外边,俨然一道珍稀的菜肴。林先生夫妇合吃一只,其他主宾每人一只,中间的盘子瞬时空了。我疑惑家乡的包子能否得到饭店老板、文化人的首肯,毕竟都经历过无数场风格 主题各异的酒席,味蕾挑剔。他们的评价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包子馅有种自然的香气,能够感觉到乡村农家的朴实本色。” “馅子看上去有猪肉和豆角,搭配得好,实在是难得的美味。” “皮很薄,又松软,吃起来格外有口劲。” 不大一会儿,每个人眼前的的包子都吃完了,连很少动筷的林夫人也吃了半只。我一一看在眼里,悬在心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最后,小宝君作出了总结评价:“应该说,这是正宗的土包子,正像高密出了莫言,都具备优秀的水准!” 在华北平原,在胶东半岛,祖祖辈辈的人们以小麦为主食,不断摸索面食的制作工艺,加工出味道别致的馒头、包子。做出来是给自家人吃的,里面不会放增味剂。通过巧妙的调配陷料,掌握好面皮发酵的时机、蒸煮的火候,出来就是香喷喷的包子。 如今很多消费者对市场上售卖的食品不放心,担忧种植时喷洒过量农药、加工过程中不当放入添加剂。家乡的包子用的是当季食材,尊重自然生长的规律,手工制作尤其体现了一份对于入口之物的讲究。朴素自有打动人的力量,吃惯大鱼大肉的现代人会对野菜杂蔬情有独钟,“土”意味着原生态、纯手工,不再是贬义词, 倒成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代称。 无独有偶,李刚妻子也夸奖,我从家乡带的“鱼形馒头”很好吃。后来,我又在她发的照片里看到了面鱼的影子。 食物的传递与分享维系着一份感情,哪怕是世俗之物、寻常之物,因为是用心准备的,一样可以具备宝贵的价值。韦小宝君经营餐馆,格外注重原材料来路纯正,烹调时顺应不同食材的习性,体现出本真之味。一道猪油渣炒青菜,看上去普通极了,但那油渣是黑皮野猪的脂肪熬成的,青菜来自崇明的蔬菜基地,炒出来又香又嫩,是家常的味道,也是贴心的味道。他对高密土包子的由衷赞叹,或许正是他一贯敬重天道、虔诚做菜精神的自然延续。 那天晚上,酒足饭饱之后,几位宾客乘兴挥毫,留下书法作品。林子序先生写了长幅草书《滁州西涧》,加题上款送我;孔德元先生为我写了四字行书“风月无边”。两件作品一则飘逸灵动,一则舒展潇洒,让我爱不释手,心生欢喜。说来,他们以往跟我交情并不深,却慷慨以墨宝相赠,情浓意重。我思来想去,找不出别的原因,一定是土包子结成的缘分吧。
2013-10-28
2013年10月26日,“醉美韦小宝”微博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