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平淡的活着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小说读完第二遍,心头还是漂漾着混杂的思绪,想大声嘶喊,却又张不开口。是惊愕么?是恐惧么?是怜惜么?不知道。想起了深山里的寒梅,悄然绽放,兀自凋零。这故事是余华讲的,名字叫《活着》。
合上书页,眼前会浮现很多生动的画面:全村人轮流在加了水的汽油桶里煮钢铁,有庆一天三次跑到生产队去喂他的两只羊,偏头二喜带着伙计到丈人家修屋刷墙……或者滑稽,或者苦涩,或者充满了温情。然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主人公身边的死亡事件——父母在贫病中离世,老全倒在了战场上,龙二被人民政府枪毙,有庆献血被活活抽死,春生在批斗中无奈自绝于世,凤霞因生产时大出血而丧命,家珍得病后自然老去,二喜被水泥板夹成了肉饼,苦根吃了太多豆子而撑死……在时代的更替流变里,在生命的因缘际会中,福贵像一叶扁舟,路过了漩涡和湍流,一路跌荡着向前滑行。
沉浸在故事里的时候,似乎忘记了这是虚构的,只觉得自己化身福贵,随他感受着人生的欣喜与悲苦。他曾经阔绰也曾卑微,曾经懊恼也曾窃喜,到了最后,生命呈现出一种最明朗、最简单的状态:活着。福贵和老牛一起劳作,说话,用平淡的心情看夕阳的余晖。花一个晚上读完小说,好像已经随他走过了一生;有的故事只能旁观,而《活着》更适宜于体验。
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弘一法师留下“悲欣交集”的绝笔,余华用平和的语调叙述了生命的大悲大喜,借一个故事表露了他的死亡观。在达到终点之前,谁都可以憧憬、奋斗、抗争,死去之后,任人发出或轻松或沉重的慨叹。《活着》让人在无常里看到有常,在绝望里看到希望,在悲观里看到达观。生命的要义在于活着,平平淡淡,如是而已。
2006.5.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