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智者的低语

——《四手联弹》读后

( 返回

 

得着它,不是在书店里的偶遇,而是收到书讯后的有意追寻。店员用手轻轻一指,“就是那个蓝封面的。”先前一定有读者像我这样有备而来。章诒和终于又出书了,光明正大地。曾经在一个偏僻的小图书室里借到她的《往事并不如烟》,平静的文字里透出一种伤筋动骨的痛,可惜,想从市面上买一本充实收藏而不得。《四手联弹》是章诒和与贺卫方共同完成的作品,你唱我和错落有致,文理皆有可观者;或许是先前的阅读在发挥着某种神秘的作用,最后印象深刻的还是章诒和贡献的那些篇章。她是一位学养深厚的智者,在环境的包围与挤压中发出杜鹃啼血般的嘶喊,低沉而刺痛人心。她受过很多苦,却依然灵魂高贵,神志昂扬。

含蓄、曲笔与反讽并非国民政府时期鲁迅的专利,在长时间的写作积累中,章诒和也练就了这样的笔法。在钢丝上起舞,微言大义。借着颂扬歌德的机会,她委婉道出了写作《往事并不如烟》时的高远追求,那便是“从浅薄、乏味、冗赘和空虚的文学时代脱身出来”,“借助于明确、精密和简洁的文风”。遗憾的是,她写的老故事常遭误解,这也暗示了这本书的悲情下落。章诒和又一次从歌德那里得到了指点,身心解脱。她说:“原来我的缺点就是我的个性——当我从内心认可了这样一个事实的时候,便不再苦恼、烦躁。”自始至终,章诒和用的是带引号的“往事”,明眼的读者自会看出来,她说的是一本书,一本用情至深的书。

章诒和想看胡杨想得发疯,看到之后,更是奉以热情的礼赞,赞它生命力的发达,赞它绝世高贵的姿态和神情,赞它面对恶劣环境而生存的尊严。与此相应的,是对人类毁灭自然野蛮行为的咒骂与挞伐。“它们死了,倒了,朽了,被烧成灰、制成砖,被我们踩在脚下。”内中包含着多少怜惜,多少悲愤?我分明觉得,章诒和是以胡杨而自命的。她的家庭在政局变迁中历尽荣辱沉浮,她本人也曾蹲过监牢。“从杀猪、烧炭到打袼褙、纳鞋底,没有不会的。”这些本领都来自监狱,说得多轻巧,看似自豪的情绪背后实有一种悲愤和控诉在。当别人问章诒和来世想做什么的时候,她说想做一棵树,因为它“非常独立,非常沉默”。后来她去了英国,又想做一头黑头羊,唯独不想再做人。星星点点的文字,传递着章诒和的心曲。她活得那么沉重,又那么坚强。

透过两篇记人的文章,可以见得章诒和的一片赤诚。她推心置腹,对他者的处境感同身受。歌手陈琳自杀后,她写了《陈姑娘,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回想两人相识、相知、相念、相别的过程,不夸张不渲染,情真意切。记得当初在《南方周末》读到,爱不释手,感叹于两人心灵的亲近与融合。她们的交情来得很纯粹,在手机短信的往返中回荡着浓浓的暖意。陈琳自杀了,章诒和深感惋惜,作文以为祭奠。她对陈琳自杀原因的分析不拘于一时一事,视线穿透芜杂的纠纷,见到光鲜与凄凉、倔强与脆弱的多重困局,诚然,非知心者难以看得如此透彻。还有一位老宫女荣姑娘,章诒和从书里读到她的故事,体会她的乐与苦,生与死。她带着悲悯走进宫女的内在世界,最后说:“世上许多事,除非亲自体验,是无法想象的。”章诒和自身就有很多别人无法想象的故事,然而这并不妨碍她去关爱别人,报以理解,同情,还有尊重。

读书就像与朋友谈话一般,借助文字知道更多的人和事,和作者一起寻微探幽,感受人生的崎岖浩荡。在《四手联弹》中,章诒和直接写自己的文字并不多,然而里里外外都充溢着“我”的爱憎,“我”的慨叹,似轻实重,话里有话,自成风格。早知章诒和是中国当代文坛的异数,读过此书,心中更增几分敬仰和爱慕。

 

           2010-6-20

 

 

 

《四手联弹》书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