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他们,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赢得喝彩
( 电子版,返回
)
文_董少校
盛世看中国,华光耀浦江。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点燃了全世界游客的热情,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入园人数高峰。与园区面积大、展览周期长、游客数量多相伴而来的,是对世博保障运营能力的巨大挑战。
主办方全力以赴,作出了周密的部署安排,来自上海高校的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世博、奉献世博。
上海外国语大学:小语种服务架起"世界之桥"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世博会举办以来,上外学子以主人翁的姿态勇担责任,全方位、多层次地对接和服务世博会,提供了希伯来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希腊语等
十多种小语种的专业语言服务,充分展示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人才智力优势。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世博会的平稳运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
传播学专业的陶菲克是一名来自非洲马里共和国的留学生,自5月下旬起,他加入到了服务世博的行列中来。陶菲克的母语和第二外语分别是法语和英语,来到中国之后他还努力学习中文,目前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会话。他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为冈比亚馆的纪念品部做翻译工作,协助那里的外国工作人员与游客更好地交流。陶菲克说:"这些天我颇有收获,在世博园区里认识了不少留学生志愿者,还学到了许多新词汇。以前我基本不认识表示物品材质的中文词语,现在已学会了塑料、玻璃等新词。"
上海外国语大学志愿者们以精到的服务展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各国来宾和游客的赞誉。胡倩楠和礼宾官接待了3名阿曼外交参赞官员,带他们参观阿曼国家馆、中国馆,帮他们解决在参观过程中的不便,途中她热情地用英语介绍:"这是英国馆,有种子的寓意。"讲解十分娴熟。阿曼官员离去的时候,连连向她致谢,并友善地邀请胡倩楠等工作人员合影留念。6月9日,希腊文化部秘书长丽娜·蒙多尼在希腊驻沪领事萨拉蒂陪同下专程看望上外希腊语志愿者团队,对希腊语志愿者扎实的语言功底、微笑至上的热情服务和奉献精神赞赏有加。
上海外国语大学志愿者们在多元文化的大舞台上尽展才华,与世博融为一体。舞台的幕后是志愿者们的忙碌和付出,不少人被晒黑了,身体变瘦了,有时回到松江校区时已是第二天凌晨,但他们没有一句怨言,沉浸在奉献与收获的喜悦中。"在做志愿者前,我未曾想过能如此与世博近距离的接触,也从未想过能直接地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这段日子的工作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外事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更留给我一辈子都难以磨灭的珍贵记忆。"志愿者蓝扬坚定地说。
华东师范大学:青春阳光照亮多彩生命
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是世博举办159年来首次设立的以残疾人为主题的场馆,这里展示的都是与残疾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高科技辅助器具,致力于宣传先进的助残理念,让更多的人关爱残疾人。在这个充满爱心的场馆中,有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讲解和引导,每天从早上8点半工作到晚上7点半,整个服务时间持续半年;他们富有朝气,积极热情,为游客特别是残疾人游客带去关爱,用青春阳光照亮了多彩的生命。他们就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的41名学生。
自4月20日上海世博会试运营以来,华东师大志愿者们已在生命阳光馆接待了数以万计的游客。
负责讲解的志愿者们不仅将主办方提供的讲解材料倒背如流,而且还在网上搜索各种残疾人辅助器具的详细信息,自创出更多信息量大、感染力强的解说词:"本馆致力于宣传平等尊重的理念和展示先进助残器具","手语是人类创造的另一门非常美丽的语言","视频上播放的有着相似面孔的可爱的孩子们是患唐氏综合症的儿童,我们也叫他们唐宝宝","相信善良的您在听完我们讲解后,会对残疾人有更多的认识和尊重"……这些句子体现了志愿者们的责任心和创造力,也包含着
志愿者们对生命阳光馆"消除歧视、摆脱贫穷,关爱生命、共享阳光"主题的深刻理解和对残疾人的片片深情,为传播"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上海海洋大学:专业保障让游客吃得放心
密集的人流和为数众多的餐饮单位对世博食品安全保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主办方严阵以待,全力应对,一支254人的食品安全保障实习生队伍也在贡献着青春的智慧和力量。他们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独特的专业优势为世博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让八方游客吃得放心,玩得尽兴。
高校如何在上海世博会中发挥作用?早在2005年,上海海洋大学师生们就将创建于2000年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食品节"推出校门,成功举办"迎世博食品安全宣传周"大型公益宣传活动,未雨绸缪,向市民宣讲食品安全的理念。这是上海高校文化活动中,第一个由政府部门主办、高校承办,参与单位多、辐射面广的大型综合性科技文化活动。世博会筹备期间,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学校沟通,希望掌握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参与到世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为游客把好"入口"关。
在经历一系列的角色强化、理论培训、技能提升之后,从世博试运行的前一天开始,志愿者们正式上岗了。每天早上8点,他们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凌晨时分下班后,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回80公里外的远郊临港,甚至还有很多人通宵奋斗在岗位上。
志愿者们带着强烈的责任心,做好每一道工序,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他们在有关老师带领下去园区内的快餐店、连锁超市食品采样,放进保温箱,然后拖运回实验室,有些样品还要送到园区外做微生物检测。放着冰块的保温箱成了一个四五十斤的"小冰箱",每天来回拖四次要花费四个小时,回到寝室后,志愿者拿水杯的手甚至都会酸痛得发抖。一天又一天,他们都挺了过来。
随着观博人数越来越多,天气越来越热,食品安全问题也进入了高风险期。"担子越来越重,我能做的就是认真采样,仔细做好每个实验,确保每个数据不出一点差错,坚持做到最好。我觉得自己已经给世博会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志愿者郭雯感慨道。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安全保障志愿者队伍坚守在世博岗位上,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服务于各地游客,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精彩、难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2010年8月1日,第08AB期《上海教育》“世博年”庆祝教师节特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