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城市的里子与面子④
上海长宁路一小区为创建文明城区
只管饰外墙 不顾伤树木
( 网络版)

小区里居民楼四周搭起了脚手架,看上去要有大动作。居委会阿姨说: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呢,上级拨了专款用于小区大修,不用居民掏一分钱。我心里纳闷:怎么个大修法,之前怎么没有征求居民意见?这上级拨款,也是纳税人的钱啊!前去询问,居委会阿姨讲不清楚,施工队经理、物业代表都没耐心解释。
工程临近结束,终于明白了,搭脚手架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重新铺设雨水管和空调集水管,二是对居民楼外墙和铁窗框进行粉刷。因为要将原从住户阳台下水的管子拦腰截断,一些人家不同意新管子从墙外走,居委会就调动各种社会关系做工作,总算得以改造下去。其实,原下水管虽用了多年,并不见得有大问题。至于刷涂料、上油漆,则纯粹是涂脂抹粉的面子工程,因为前些年楼房“平改坡”时就粉刷过,看上去并不显旧,也不影响日常生活。
最让人看不惯的是,施工人员拆除脚手架时,常常把钢管、竹垫等直接从半空抛下去,绿化带里的小树,被砸得伤痕累累(见图),施工者一点也不顾忌。居委会和物业办公室都设在小区里,随时可以看到施工情况,却对小树遭毁坏之事视若无睹、漠不关心。他们好像只管把上级拨款花出去,让小区外表看上去更漂亮,至于整修效果如何、居民感受如何则无所谓。
每当向楼下看或从小区走过时,我都会看到伤痕累累的小树,虽然它们没被砸死,却元气大伤。小区整修进行得那么草率、那么漫不经心,本来这里的绿化就少,这么一折腾,更少了生机,让人心痛。崭新的墙面和受伤的小树形成鲜明的对比,常令我陷入沉思:创建文明城区,到底为了谁?怎样才算文明城区?
上海 何宁
(发表于2011年8月16日《
人民日报》第19版。转载:人民网,腾讯网,搜狐,网易,国际在线,正义网,山东华网,温州网,天山网,凤凰网,新民网,新华报业网,中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