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我校第二届心理情景剧大赛落幕 人文学院获一等奖
( 网络版请看这里 )
6月6日晚上,我校第二届心理情景剧大赛决赛在光彪楼多功能厅举行。演出再现了当代大学生活中的种种心理冲突以及自我超越,演绎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校园故事,激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经过激烈的角逐,人文学院以编演俱佳的《变形记》获得一等奖,大学生心理发展协会、农生学院以及自由组队2队获得二等奖,电信学院博士生队、自由组队1队、高教所以及生命学院的代表队获得三等奖。
本次大赛的参赛剧目题材广泛,贴近校园生活。大学生心理发展协会的参赛剧目《风筝》展现了女儿在填志愿和就业时与家长的冲突,关注大学生在做出人生选择时的苦恼。在自由组队2队的《枯木逢春》里,一个大学生为异地爱情所困扰,精神恍惚,学业荒芜;在周围同学老师的帮助下,他幡然省悟,重新做人。农生学院代表队的《逝》则直面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的现实,以生和死、进取和堕落的对比,痛击天之骄子灵魂的弱处,发人深省。
在形式方面,各出心理情景剧也有不少出彩的地方。电信博士生队的《To Be or Not to
Be》采用戏中戏的手法,不同的演员扮演同一个角色,分别提出了“读博还是工作”“金钱还是爱情”等值得考虑的问题。《变形记》颇有几分荒诞的色彩,男主角在诸多压力下奋起抗争,迸发出惊人的能量,长出翅膀向天空高飞而去,既是对困境的超越,又是与现实的和解。
本次大赛得到了全校同学的积极响应,不仅有电信学院、生命学院、人文学院、农生学院、船建学院、化工学院以及高教所等单位组队参加,还有不少同学自发报名,参赛队员达100多名;参与者不仅涵盖了本科生、硕士生,而且包含了博士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本次大赛共有13支队伍参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共8支队伍晋级决赛。初赛和决赛共吸引了千余位大学生前来观看。
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介绍说,心理情景剧通过团体成员扮演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角色,把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促进个体成长,并使个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采用戏剧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可以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益面,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自我、超越自我,走出郁闷的阴影,享受精彩的生活。
我校宣传部副部长仰颐为大赛做了独到的点评。她说,各参赛队伍带来的剧目都注重自我审视,通过形式各样的表达带来思维方式的碰撞,里面包含着他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仰部长认为,不论从情节的戏剧化效果来说,还是从心理冲突解决的严密程度来说,参赛剧目都有上乘的表现。、
此次大赛由我校心理咨询中心主办,大学生心理心理发展协会协办。在演出开始之前,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文圣为大赛致辞。电信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绍平、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曹娟等有关领导和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也一起观看了演出。
(编辑:郑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