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学生在我心中,我在学生心中

--记上海市特级校长、普陀区桃浦中学原校长李金龙

( 返回


  "你是一位校长,但大家都叫你'老李'。你和这称呼一样,实实在在,普普通通。你只相信,愚公能移山,只要用心、努力,洼地也会变绿洲,桃浦人办得好自己的教育……'学生在我心中,我在学生心中',镌刻在教学楼上的校训,也深深地刻在了李校长的心里。是的,你永远是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老李'。"
 

  这段感人的话语,是献给"2011上海教育十大新闻人物"、时任桃浦中学校长李金龙的颁奖词。当主持人饱含深情地诵读时,现场的教育同行无不报以热烈而又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对"扎根桃浦,无私奉献,联合办学,创造奇迹"的李金龙校长的由衷敬意。
 

  普陀区位于中心城区西北部,桃浦又位于普陀的西北部,普陀、嘉定、宝山三区接壤处,长期以来聚集着本地农转非市民、低收入动迁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堪称"大都市文明遗忘的角落"。家长受教育层次低,对学生教育存在重养轻教、重知轻德等情况,生源质量差。桃浦的孩子以及有点起色的骨干教师总是千方百计转到主城区,人们无奈地称之为"孔雀东南飞"。桃浦中学不是名校,如何填平教育"洼地",把普通中学办得不普通,让桃浦人民也能享受优质教育,成为了李金龙校长所有工作的基础和目标。
 

  他有着踏实严谨的作风,是学校的"老班长"。他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楷模", 党员亮身份,书记树形象,他将活动内化为自觉追求,将形式转变为人格提升。32年教育生涯,他从没请过一次病事假;24年校长经历,他从未有过寒暑假的休息,即使在身患银屑病、全身刺痒难忍的情况下,他依然坚守岗位。无论严寒酷暑,他总是最早到校,最晚离校。他留下了90多册工作笔记,厚厚的一沓有一米多高。不论是常规工作,还是阶段性工作;不论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是谋划桃浦教育发展大计;不论是思想政治工作,还是日常的管理工作……他总能镇定自若,有板有眼,安排得妥妥贴贴,打理得井井有条。
 

  他有着暖人心怀的真爱,是师生的"贴心人"。在学生的心目中,他是最关爱学生的师长。"幸福快车乐无穷,师长之爱暖融融",十多年来,搭车的孩子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开车的始终是那个乐呵呵的"校长司机"。在教工的心目中,他是最可信赖的领导。"有困难,找老李",他的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和他谈话让人感到如沐春风,和他一起工作让人感到轻松而踏实。只要是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他又总是那么严肃认真、雷厉风行、毫不含糊。因为有老李在,才有力地促成了学校师生"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的教学氛围,以及"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的良好校风。


  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荣誉纷至沓来,桃浦中学的成功转型、声誉鹊起,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关爱,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努力,更离不开李金龙同志这位 "掌舵人"的默默耕耘。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校长有着勇于创新的品质,他是桃浦教育改革的"领头雁"。 桃浦中学的办学质量逐年攀升,但桃浦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还不行。"还是把孩子送到外面去读吧!"李校长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觉得自己是有责任的,应该为整个地区的教育事业再做些什么。他从桃浦地区的实情出发,积极呼应普陀区教育局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转变的理念,于2008年在全市首创了"桃浦地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的模式,携手桃浦地区各中小幼、社区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变封闭办学为开放办学,变孤立发展为联合发展,构建起学校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发展机制。他从一校之长的角色扩展开去,承担起了为区域教育掌舵的使命。联合体每年坚持不同的主题,从组织保障到聚焦内涵,从外延拓展到巩固深化,使得桃浦教育不断攀升,从洼地中崛起。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认为,桃浦教改探索的成功源于体制上的突破,条件上有赖于机制的创新,体现于文化的创建,关键则在于校长的理想与激情。毫无疑问,桃浦教育的成功饱含着李金龙校长付出的智慧与辛劳。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从过去的"孔雀东南飞"到现在的"凤凰北归",老百姓的满意,是对桃浦教育发展的最高褒奖,是对桃浦教育工作者的最大鼓励。


  8月30日下午,桃浦中学召开2013学年新学期全体教师大会。李金龙最后一次以桃浦中学校长的身份走上发言台,简单的临别赠言,换来的是全体教职员工经久不息的掌声,大家用泪水为老校长送别,用掌声表达对老校长的崇高敬意和由衷感谢。
 

  桃浦中学新任校长夏青说:"我曾和李金龙校长共事多年,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他的兢兢业业,他对青年教师的关爱,他对整个桃浦地区教育倾注的大量心血,都让我感受到他是一个把教育作为毕生事业去追求的人。他为桃浦留下了宝贵的教育财富,他为桃浦教育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一直激励我和师生们共同努力,把这份事业做得更大,做得更好。"

  对话李金龙


  问:在教学或是管理岗位上,您认为对学校最有价值的创新是什么?
 

  答:不管是改变桃浦中学一所学校的面貌,还是带动桃浦地区教育的进步,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一条,就是我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老百姓对于教育的信心,家门口的好学校成为现实。
 

  问:您认为一个好校长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老师和学生服务。
 

  问:在"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的过程中,该用怎样的理念来培养创新型人才?
 

  答:应该落实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的要求,不是把学生当作考取分数的机器,而是关注他们个性的充分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问:都说"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作为一名老师,您是如何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突破口的?
 

  答:还是要立足于实际,从校本出发,从人本出发。
 

  问:您教育旅程中最骄傲、最享受的是什么?
 

  答:媒体人、作家钱汉东先生给我题写过一幅字,上面写着"站三尺讲台,放一生光辉",非常贴合我的实际。能够为教育事业奉献一辈子,我感到很满足。
 

  问:您对教育的梦想是什么?对普陀教育又有怎样的期待?
 

  答:桃浦面积占普陀区的三分之一,这块"洼低"的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区教育的总体水平。我的梦想是桃浦教育能够有更好、更大、更快的发展,完成"打造圈链点,做强西北部"的战略任务,实现普陀教育的现代化。

   (发表于2013年第6期《普陀教育》。撰文:董少校。发表时未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