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 返回

 

  三尺讲台上,燃烧着激情,传递智慧星火。
  深夜灯光下,守护着职责,探寻优质教学。
  走过风和雨,高扬着理想,践行正道大德。
  立足城和乡,播洒着仁爱,滋润美好生活。

  啊,教书育人!选择奉献就选择快乐,桃李芬芳,情动山河。
  啊,教书育人!选择信仰就选择拼搏,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作词:董少校。作曲:汪昊泽,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音乐设计与制作专业2022级本科生。《躬耕教坛,强国有我》获得上海音乐学院“教师之歌”主题歌曲征集优秀作品 。征集活动收到20多首歌曲,6首入选。

  2023年9月6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上海音乐学院2023年教师节主题活动 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躬耕教坛,强国有我》首次演出。演唱:陈京蔚,声乐歌剧系;小提:范思岑、姜博豪;中提:陈烁;大提:白云;钢琴:汪昊泽;伴唱:陈雯净、秦嫄、陈徵羽。

  链接:“上海音乐学院”微信号澎湃新闻

 

 

 

第一次写歌词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创作手记


  董少校


  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作词的歌曲有机会在专业音乐厅里演唱,创作目标达成的喜悦把我托举到梦幻之境。写作《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歌词是一段跌宕起伏的经历,几多波折,几多快乐。我来到歌词写作这片新奇的天地,感受到音乐之美与合作之乐,也对自己从事的教师职业有了更加真切的体会。


  2023年7月28日,我在上音内网看到关于开展“教师之歌”主题歌曲征集的通知,不由心动。文字创作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发表过新闻、论文、散文、小说、诗歌等,歌词倒没写过。文艺创作道理相通,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脑子里回荡着《让我们荡起双桨》《游击队歌》《我的祖国》《走进新时代》这些经典歌曲,应该可以去模仿。从题材方面说,这几年我写过人民教育家于漪,还作过教师成长规律方面的研究,对教师职业算是有一些了解。来到上音几年,认识了一批擅长作曲的老师和同学,合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那就写吧。


  我把贺绿汀、周小燕、廖昌永、俞丽拿、周湘林等老师的为人为艺品质加以概括,采用第二人称,表达对上音历代和当今优秀教师的赞美,也隐含教师们的自我期望。标题取为《上音教师之歌》。四句主歌结构近似,先说场景,再说“你”的行为与特点。两句副歌围绕“啊,上音教师”展开,升华这个群体的风采。我躺躺坐坐,既焦灼又兴奋,耗了一个白天,当晚初步完稿。我先后联系两位老师,遗憾皆被婉拒,其中刘灏老师说可能当评委,这次不直接参与创作。合作需要机缘,成不成皆正常。我转而询问作曲指挥系研究生孙昊瀚,他愿意为我谱曲。那太好了。我在上音第一天站上讲台时,孙昊瀚就在班上。我和他交流过四个学期,知道他有才华也做事靠谱。


  毕竟是第一次写歌词,我心里不踏实,希望得到明白人指点,尽可能提高作品成色。于是我发给一位领导,他站位高,文字能力强,一直是我佩服的。领导很快回复,肯定现有歌词已很完整,同时委婉提出,如果用第一人称写一首面向全社会教师的作品,应该更好,也可以写成后两首歌词分别谱曲。创作一首歌曲不容易,要推倒重来吗?真是有些不舍得。我转而想,全国有1800多万教师,上音只有几百人,当然面向大的教师群体更有意义。孙昊瀚告诉我,他很喜欢《天耀中华》,我可以在重写时作为参照。新歌词采用于漪老师的格言“选择教师,就是选择高尚”作为主基调,“四有”好老师目标嵌进主歌。7月29日,我差不多又花一天时间,推敲琢磨,完成了《教师之歌》。不论结构还是文句,这首歌词都与《上音教师之歌》明显不同,是一首新的歌词了。


  我所在党支部汤隽杰书记发来信息,鼓动我参加“教师之歌”征集活动。我回复他已写两稿歌词,找到学生合作。他的提醒让我重新思量领导的建议,可以两首歌分别联系谱曲。我把情况跟孙昊瀚沟通,他表示理解。我先想到李博禅老师。我和他同年加入上音,今年春天还一起去永安开展校地合作活动,交流畅快。李老师告诉我,他已投入“教师之歌”主题创作,有些不巧的是,身体欠佳,刚动过手术,实在难以腾出精力再作一首曲子,但是很期待未来联手。好巧不巧,8月4日刘灏老师问我能否把《上音教师之歌》拿去给他的两名学生谱曲,我说当然可以,就把微调后的歌词发给他。我跟刘老师商量,同一首歌词给两人谱曲是否合适,他说没关系;我又说需要请两名同学彼此知晓情况,避免引起误解或不愉快,他说会安排好。这样我就放心了。


  借着“教师之歌”征集活动的机缘,我买了几本歌词写作方面的参考书,补充营养。吴颂今的《歌词写作十八讲》宏观全面,关于歌词结构与押韵的分析都很实用。《乔羽歌词艺术欣赏》是非正式出版物,一本小册子竟然卖290元,不过还是值得的。我从中知道优秀的歌词作家可在祖国风物、生活哲理、校歌厂歌等不同题材取得非凡成就,对前辈心生敬仰。


  8月14日,刘灏老师给我发来《上音教师之歌》曲谱,后来知道这是汪昊泽创作的。我激动不已,这是第一次看到自己写的歌词被配上曲子。我不识五线谱,找儿子元宝帮我哼唱,大致听听旋律的高低走向。元宝说有的歌词不好读,我又修改一番,发给刘老师。汪昊泽与钱迪阳两名同学分别谱曲,借助电脑合成录制作品小样。孙昊瀚谱曲也顺利推进,他甚至请他母亲演唱了部分小样,非常精彩。定稿小样是他自己弹奏钢琴并演唱的。经过马院张卓院长同意后,8月23日和24日,我先后提交了与孙昊瀚合作的《教师之歌》、与汪昊泽合作的《上音教师之歌》,钱迪阳通过他所在的音乐工程系提交了跟我合作的《上音教师之歌》。我有两首歌词共计三件作品参与活动,从歌词角度说,我更喜欢《教师之歌》,涵盖面广些;三首曲子则各有特色,难分仲伯。


  “教师之歌”征集活动评审进展很快。8月29日,我收到教师工作部来电,告知《上音教师之歌》初步入选,但接下来需要大改,调整为面向所有教师。这通电话让我五味杂陈,高兴的是得以入选,作词能力得到了肯定;伤心的是《教师之歌》落选,我与孙昊瀚的合作没有取得预期结果;紧张的是我面临修改任务,相当于按照《上音教师之歌》的“格律”重写一首,比凭空创作还难。胜败乃兵家常事,我赶紧调节状态,开始重写歌词。陈晓翌老师告诉我,入选的是与汪昊泽合作的那首。既然之前的《教师之歌》已落选,部分意象和表述可以挪过来用。我把原先副歌部分的“啊,上音教师,树魂培艺是你的坚守”调整为“啊,选择教师,就是选择高尚和快乐”,并把“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写为最后一句。主歌也重新填写。差不多用三个小时改完了,备选标题为《教坛之光》或《教师之歌》。我发给领导看,他说歌词不错,整首歌基本在诠释“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可考虑用这8个字作为标题,我觉得很好。于是把调整后的歌词发给汪昊泽。


  郭恺老师等给汪昊泽作曲提出指导意见。汪昊泽多次把录音小样发给我,询问效果,我说出粗浅想法,有的他采纳了。比如倒数三段副歌原本结尾时都是上升音调,我觉得用力有些猛,建议适当降降,突出末尾的高音升华。汪昊泽把倒数第三段结尾改为较平稳的音调,听起来更舒服。刘灏老师一直关注着歌曲的创作与修改,9月1日中午,他把女声演唱的《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发给我。当时我在地铁里,没带耳机,赶紧找个角落,把手机贴在耳朵上听。太美妙了。在人声嘈杂的地铁站,我沉浸在一片精神的沃野里,心情宁静,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妙趣。这个版本的录音是曾跟我上过课的研究生陈雯净唱的,嗓音富有质感。陈晓翌老师跟我说,《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将在教师节庆祝大会现场演唱。


  这天晚上,汪昊泽发来消息,教师工作部老师转告,“选择教师”这个表述跟旋律不太搭,需要改。我的老天,这可是整首歌的点睛部分呀,真是不舍得动。不过我很快意识到,单独说“选择教师”可能存在歧义“选择教师作为恋爱结婚对象”,那就把高尚的涵义给消解了。不能引用于漪老师的原文,就化用吧,我把副歌开头改为“啊,教书育人!选择奉献就选择快乐”,表达千百万教师以教师职业为荣、勇担使命的豪情与信心。我想,这不仅是我作为局外人给教师群体唱赞歌,也是作为1800万分之一的教师在歌唱。此外,我把主歌的“探索”改为“探寻”。词和曲都越来越完善,在9月2日基本定稿。演唱的版本与提交征集的版本相比,总共20句歌词,只有“三尺讲台上”“践行正道大德”和“滋润美好生活”3句保持不变,另外17句为新写或改写,几乎脱胎换骨。


  9月6日下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上海音乐学院2023年教师节主题活动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近400名教师参加。我接到会议通知,坐在获奖人员代表区域。“教师之歌”主题歌曲征集活动共收到20多首作品,6首入选优秀作品。包括《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在内的两首在大会上演唱,另一首是李博禅老师作词作曲的《您的嘱托,我的信念》,没想到用这种方式和他在大屏幕同框了。置身华美的音乐厅,看到4名歌唱者与5名演奏者组成的壮观团队演绎自己作词的歌曲,我感到快乐的云霞在四周升腾。一颗平常的白菜经过香油佐料的加持和大厨的烹调,端上米其林星级饭店的餐桌,便成为高档美食。我在会场外见到刚读大二的汪昊泽,一位谦逊又高大帅气的小伙,他是第一次作曲。现场演唱中他负责钢琴伴奏,可以感受到他的扎实功底和灵动才气。


  创造是美好的,梦想的实现是愉快的。2003年秋天我加入汇丰,培训师Tanya让大家把个人目标写在小纸片上,放进钱包。我出于小小兴趣,异想天开地写了出一本书、出一首歌。不曾想两年后我去读研,接着从事两份文字工作,得以参与课题研究,2013年作为副主编出版了《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后来又出版编著与独著的书。也不曾想我加入上音,有机会认识作曲家和音乐新秀,可以写歌词请他们谱曲。距离当初许愿分别过去10年和20年,岁月伴人成长,梦想点亮生活。


  我收到多位老师朋友的祝贺信息,感到欣喜快慰。音乐的真谛在于分享,让别人感受更加美好的生活,我很荣幸加入了音乐创作的行列。《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经历了歌词引出歌曲、歌曲催生新歌词的过程,多位老师给予指导和关心,各怀绝技的师生团队在专业舞台演奏歌唱,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当然,落选也是一种历练。周围有诸多优秀的同事和同学可以合作,这是作为一名上音老师的莫大福分,我对未来的歌词创作充满期待。

  (载2023年9月9日“沧海艺声”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