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博物馆纪行
长假来临,我想去杭州看西湖,朋友对我说:“还是不要去的好,里里外外全是人。”另一个朋友提议去上海博物馆,说那边有两个新展览,似乎还不错。我对博物馆向来有好感,那就去逛逛。5月1日一大早,我们带足了饮料和零食,从闵行向人民广场进发了。
莘庄地铁售票窗口周围全是人,乱糟糟的。看来大家都积攒了很多能量,要在长假里释放出来。博物馆里一样是摩肩擦踵,秩序却很好,平日再怎么散漫的人,来到这座大殿都会变得斯文起来。它太厚实了,太雅致了,每位游客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在全球范围来说也是上数的,不过它的魅力远非“老古董”所能够涵盖。除了常规的典藏展览,它还经常展出年代不算久远的艺术品。2002年,我参观过“美国火奴鲁鲁美术馆珍藏油画名品展”,看到了莫奈的《睡莲》和梵高的《麦田》。它们一个幽暗、一个明朗,一个沉静、一个跃动,叫人过目难忘。两幅画年岁都不长,跟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比起来,正像呀呀学语的孩童之于满脸皱纹的老祖母。这次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绘画名作展”也很摩登,内中包括百十年前的塞尚、毕加索、马蒂斯等艺术家的作品。我很喜欢夏加尔的《生日》,像一个梦,画出了爱情的甜美滋味。
走进四楼的“宝石之光”展,只觉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宝石仿佛是有生命的,经受了时间的励炼和打磨,向世界展示它们最瑰丽的风采。天然出产的宝石浑拙朴实,人工雕琢的宝石晶莹剔透,摆在一起又别现魅力。我只是遗憾肚里墨水太少,不能把它们百十种模样和自己千万般感受描摹出来。亲眼目睹了宝石的色彩和光泽,我们都深深叹服于造化的鬼斧神工。朋友兴奋异常,记下了宝石的学名,说是回头到网上多查点资料。以前在小说里看到有人历尽波折去寻宝,我忽然想,他们不仅是探险家,同样也是美的追求者。
博物馆就像历史的结点,一端连古,一端通今。因为有了它,人们得以穿越时空的隧道,触摸前朝的痕迹。一个有博物馆的城市是幸运的。专家学者去探访一番,可以得到学术研究的证据和线索;市民游客去走一走,可以感受社会的奇妙,感受莽苍大地的无限温情。
我和朋友都说,好容易来一次,一定要看个够。累了,到凳子上坐一坐;饿了,拿出面包来啃几口。我们还参观了玉器、篆刻方面的展览,临近闭馆才依依不舍地走出大门。人民广场正热闹着,阳光洒下来,耀得我眯起了眼睛。
2006.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