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自主招生面试圆满结束  组织程序更趋完善

 

( 网络版请看这里返回

 

  3月17日和18日,上海交大自主招生面试在闵行校区举行,从2700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898名考生分别参加了小组面试和个人面试,争夺最终的300个录取名额。今年面试的组织程序和去年相比有较大改进。在校纪委、保密办的监督及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自主招生面试圆满结束,录取名单将于3月下旬向社会公布。

 

 

总体形势:稳中有变,效果更好


  今年是交大举行自主招生面试的第二年。此次招生仍然分为“申请——审核——面试”三个大步骤,但具体的组织程序有所变化。
                 
  首先,中学给学生的成绩排名、推荐信等材料须密封后递交给学校,就像申请国外的大学一样,降低了考生在推荐材料上弄虚作假的可能。第二,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的时间较去年增加了两三倍。初审专家不仅要确定申请人能否参加面试,还要根据材料写出审核意见,供面试专家参考。此外,专门在面试开始前拿出半小时,供专家查看考生资料。如此一来,推荐材料与现场面试相结合,保证了选拔的公正客观。
                 
  学校对这次自主招生面试的总体形势感到满意。副校长印杰表示,今年学生的自述材料写得更细致、更具个性化,学校在选拔时也更有针对性。

 

 

小组面试: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


  自主招生面试两天共分为6场,每场31组,每组有5名专家,相应面试5名考生。在面试专家看完考生资料之后,5位考生同时入场,开始“有主题无领导小组面试”,历时20分钟。专家命题小组事先给出了包含15个话题的题库,开考后由学校统一抽取题目,每场一个。
                 
  面试的话题涉及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学生出国留学等,幅面广阔。不少考生反映,这些题目贴近现实,讨论起来很有话说。来自七宝中学的小岳说:“一开始大家意见分两种,在讨论的过程中,想法趋向于统一,最后大家达成结论。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面试,感觉有点紧张,不过还是说出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复旦附中的小朱说,她所在的组里有人成为领导者,统筹全局,最后总结陈词,不过她更喜欢配合别人,一样可以发挥好。
                 
  学校相关负责人说:“小组面试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意见。今年的题目都是精选过的,可以让同学从问题的不同侧面去发挥。如果第一个人说过之后,后面的人都重复他的观点,那就起不到选拔人才的作用了。”

 

 

个人面试:专业潜力与综合素质并重


  小组面试之后,考生按照抽签的顺序进行个人面试,每人15分钟。申请人在填报志愿时分为八个学科大类,而在5名面试专家中,3名有相应的专业背景,另外2名是综合素质测试专家。教学主管部门负责老师介绍,这样的组合既能判断考生是否适合所选专业,发现特长,又能考察学生在知识面、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心理承受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学校不建议向考生提专业性太强的问题,除此之外,不对面试专家作其他方面的限定。从考生的反应来看,提问往往贴近考生的经历、爱好和志向,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延安中学的陈同学填报了电气信息专业,考官问他:“你希望在这个专业有怎样的发展?知识和能力哪个更重要?”也有为人处事方面的问题:“如果你是班长,你跟别人打架了,受到班主任的批评,你该怎么做?”考生说喜欢看新闻,往往会被问到“两会最近有什么议程”、“当今国际上有哪些热点问题”等。有的同学在自我介绍中说喜欢读课外书,面试专家就问他:“你看过什么书?哪些细节让你记忆深刻?”
                 
  面试的目的是发现考生的特长,不是为难他们,也不是搞竞赛。每个学科大类会根据需要在考核时有所侧重。例如,交大-密西根联合学院对英语水平要求较高,相应专家组中包含外籍教师,会与考生进行英语对话。在这些不拘一格的提问中,考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展现,为学校选拔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考生态度:只当多一次选择的机会


  把小组面试和个人面试的时间加起来,每位考生在考官前自我展示的时间只有35分钟。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少数几个考生穿着西装校服,大部分同学打扮随意,表情放松。考生纷纷表示,中学没有给他们带来压力,临行前没有什么关照,到考场也是分散行动,没有统一组织。家长往往叮嘱他们放平心态,不要紧张,顺其自然。
                 
  南洋模范中学的两位女生说,前一段时间她们都在准备十校联考,只是最近才多一些关注社会新闻。交大附中的一位女同学经历过香港大学的面试,而且已经在交大冬令营中进入A档,所以心情非常轻快,觉得这次录取不了也无所谓。
                 
  复旦附中的小朱听说有人买面试技巧之类的书来看,但是她没有买。“我事先准备了几分钟的自我介绍,看来还是很有用的。过来参加面试,我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能提前录取,心里可以多一份保障,当然是最理想的。但学校还会参考高考的成绩,不论如何,不能打乱了高考的复习计划。参加自主招生面试,就当给自己多一次选择的机会吧。”
                 
                 
                 
 

 

    (发表于2007年3月19日《上海交大报》第一版,题为《面试场景观察记》。3月26日《上海交大报(校友月末版)》转载,有删节。编辑:郑茂、顾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