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诺奖得主李政道:交友宜切磋通理需深入
( 网络版,返回
)
□本报记者 黄辛 通讯员 董少校
“以天之语,解物之道”,大气从容的主题吸引了上海交通大学校园里一颗颗热爱科学的心。5月27日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在上海交大发表演讲,83岁的李政道离开演讲台和座位,始终站着与年轻人分享如何了解一些天跟天之间的语言,来解物质之“道”。
李政道的演讲是从400年前望远镜的发明说起的,他回顾中国古代的天体物理和20世纪的物理发展,展望未来物理学的发展前景。李政道特别回忆了他和费米、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交往。
40年以前,李政道做费米的研究生时,费米每星期都花半天时间和他单独讨论,费米的教育思路是让学生对一切物理问题都独立思考,找到答案。李政道那个时候最有兴趣的是粒子物理,有一天费米问他太阳中心的温度是多少?他说大概1000万度吧。费米问他,“你有没有自己演算过。”李政道说:“没有,因为这个计算比较复杂。”费米却告诫他:“一定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和估计,才能接受别人的结论。”
李政道认为,做研究工作不仅要有好的老师,还要好的老师肯一对一教学生。虽然那个时候费米正在研究原子弹,非常忙碌,但仍和李政道一起制作了一把非常大的“算尺”,可以把乘法和除法换成加减法,“他对我就像对孩子一样,引导我的兴趣,跟我一起算了半天。整个研究工作就像生活一样,不仅有兴趣、有意义,也很好玩”。
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写了两篇统计力学的文章,爱因斯坦请助手把他们找去交谈。讨论进行了大约一个小时,爱因斯坦的问题着重于物理的基本概念,最后他握着李政道的手说:“祝你未来在物理学中获得成功。”李政道说,爱因斯坦的手宽厚而温暖,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爱因斯坦的祝福使他深受感动。
“宇宙总能量约5%是已知物质的能量,其余约95%是暗物质的能量和暗能量。”李政道介绍了近期进行的暗物质、暗能量方面的研究。
他发表了论文《暗能量的可能来源》,认为“天外有天”,因为暗能量的存在,我们的宇宙之外可能有很多的宇宙。在另一篇文章里,李政道试探地解释美国高能核物理的新发现和暗能量的关系,提出“核天相连”的观点,即核能也许可以和宇宙中的暗能量相变相连。李政道肯定了交大物理系季向东团队在探索暗物质领域的工作,并对他们未来的研究寄予厚望。
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不大的星球,太阳在整个银河星云系4000亿颗恒星中平淡无奇,银河星云系在整个宇宙中也非常渺小,然而,地球有其独特的魅力。李政道说:“因为有我们发扬炎黄文化的祖先,因为400年前望远镜的发明,也因为爱因斯坦在我们小小的地球上生活过,我们这颗黄土蓝水的地球就比宇宙的其他部分有特色、有智慧、有人的道德。”
主题演讲结束后,李政道和同学们展开了互动交流。对于他在多种场合提到的诗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李政道说:“杜甫的这两句诗表达了我的心声,所以我非常喜欢。”他告诉同学们,“细推”是指要仔细考察,也就是说要重视学问本身的研究,不要让成见遮住了眼光。他欣然为同学们题词:“交友宜切磋,通理需深入。”首字联为“交通”,寄语同学们与朋友多多切磋,深入贯通各种道理。
此次来访期间,李政道还听取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教师的汇报,对数学系的发展给予悉心指导和美好祝福。李政道还为300名师生作了时间子理论方面的学术报告。针对“你是否认为未来20年内中国人将获得诺贝尔奖”的提问,李政道说:“我不会算命。”他告诉同学们,要去努力解决遇到的科学问题,而不要考虑其他,“诺贝尔奖也不过是诺贝尔奖”。李政道教授勉励大家不断探索,在科学的领域勇攀高峰。
(2009-6-2《科学时报》A1要闻。电子版署名与纸质报纸不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