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见证与感动

——读杨轶深《见闻增益》

( 返回

  

仿佛一棵水灵灵的大白菜,呼啦拉从大地上生长出来。这是我再读《见闻增益》的感受。

我和轶深素未谋面,只是因为写新闻报道的关系,和他有过电话的联系,并读到了《见闻增益》初稿。当时我就感到,这是一本内容厚实的支扶实录。尽管看上去内容驳杂、图文编排不甚讲究,却掩饰不了作者对那片土地的真情,才气毕现。正是这种原始的、第一手的文字和图片记录,留下了一地的风俗面貌,叫人想到“传统”或“文化”这些本原的词语来。借助这个小册子,仿佛和轶深离得很近,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他的细致、耐心和坚忍。

作为和轶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本科毕业后,我有过一段在企业工作的日子,闲来无事也写了不少办公室故事,给同事们传阅。在有点枯燥的工作之外,这成了大家放松身心的佐料。借助于文字的固化,彼此拥有了共同的记忆,更加心心相印。文字是有魔力的。这个写作的过程,对自己是一种激励,一种超脱,因为全身心的投入而为生活赋予了新的意义。我想,轶深一定会有同感吧。若干年后,这仍然会是同事们打趣的话题,仍然会是个人记忆里的宝贵财富。

当今博客、微博盛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了碎片化的表达方式,更加关注自我,把文字当作了抒发一时感兴的小玩意儿。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轶深长时间将目光对准了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人,记下劳动的过程,记下他们的闪光点,自己的感情和他们融为一体,最后形成厚重的积累,实在难能可贵。这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使得《见闻增益》具备了更多传世的意义。

和大多数的同学校友相比,轶深走的是一条不寻常的路。我相信,带着《见闻增益》所体现出来的珍惜当下、不惧困难、热待乡邻、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不论在什么行业、什么领域,轶深一定可以走得更远,更远。

 

           2011-7-14

 

《见闻增益》为杨轶深在南汇支付期间编写的图文纪念册。受张仁伟老师之约,草成此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