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詹仁左 丹青国粹长护守
( 网络版,返回
)

詹仁左近影。董少校摄
身边朋友一个个出国了,经商了,詹仁左却抱定了传承国粹的信念,念兹在兹,潜心创作,同时把精力投入国画的教学与传播中。
■本报记者 董少校
展厅里熙熙攘攘,人们在一幅幅国画作品前驻足观赏,纷纷发出赞叹。
这些画的创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海派艺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海民进开明画院执行院长詹仁左教授。与中国绘画结缘三十余年,詹仁左在这片园地里耕耘探索,不断追求绘画技法的创新,把这种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传播开去。他自称为中国画发展道路上的孤行僧,因为喜爱就尽己所能地去传承弘扬;对传统绘画心怀敬畏的同仁朋友们则说,詹老师不愧为丹青国粹的守望者。
总统和老妪都爱他的画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116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4月6日至22日,“国粹丹青——詹仁左书画作品展”在交大徐汇校区上海民进开明画院举办,展览展出了他近年创作的40多件书画及瓷器作品。展览一经推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观众慕名从崇明、浦东赶来,一睹詹老师墨宝的风采。
詹仁左长于中国画花鸟画,笔下的牡丹、兰花、松鼠、知了等无不形态逼真,富含情趣,画面整体呈现出高雅的格调,令人赏心悦目。徜徉在展厅里,只觉得清气、雅气、喜气扑面而来,由衷赞叹传统绘画艺术的无穷魅力。
上海作家赵丽宏这样评价詹仁左的画:“那些虫鱼鸟类,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灵动之气,它们在花丛里蹁跹,在水中翔舞,这是天籁的优雅回声,是生命的美妙赞歌。中国画的造型能力和绘画性,在詹仁左的创作中得到了丰富的表现。”
4月20日,记者在开明画院遇到了前来看画的丁克鹏和施之越夫妇。他们都已经退休,是崇明老年大学的国画学员,也通过电视跟詹仁左学画。施阿姨激动地说:“早上五点五十分,中国教育电视台就会播放,我们一直坚持早早起床看,非常喜欢他。这次到展厅看到真实的画,比电视上的更好看!”
施老伯告诉记者,此前一天,老年大学的十几位同学就自发组织来看过,他因为有事没赶上,就另找时间来。从崇明到徐汇,老两口乘了3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但施老伯觉得很值,“詹老师的画让人觉得很美,我们买了他的作品集,回去对着临摹,其他什么画册都不用买了”。
詹仁左认为,真正优秀的艺术一定是大雅大俗、雅俗共赏的,不分贫富贵贱,能唤醒人们对美的感悟。让自己的作品像白诗柳词那样为普通民众所接受,正是他一贯的艺术追求。詹仁左的作品绘出自然的神韵,成为一种通用的语言,得到不同国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们的喜爱。
1998年6月3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上海,詹仁左受邀前往豫园画室参与接待。他现场挥毫,一幅盎然蓬勃的《春到人间万物鲜》便跃然纸上。克林顿被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深深折服,连连称赞,原定3分钟的参观足足持续了28分钟,不得不把随后的议程压缩。克林顿郑重收藏了这件作品。
詹仁左的绘画作品走向五湖四海,成为诸多政要名流的收藏……这些作品如同一粒粒种子,传递着浓浓的友谊,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共同体悟中国艺术的精华。
在师法传统基础上创新
詹仁左四五岁时就持毛笔练字,早年他在上海市美术学校求学,学的是绘画专业,但每日坚持书法练习。书画同源,扎实的书法训练为詹仁左进行绘画创作打下了厚重的基础;加上他痴情于此,勤奋求索,并得到乔木、谢稚柳、唐云等名家亲授点拨,绘画水平日益精进,形成了雍容大气、清新秀雅的独特风格。
“乙酉之五月詹仁左写于上海并记”,这是汪道涵赠给宋楚瑜《水墨玉兰图》题款的一部分,一个“写”字道出了詹仁左绘画的无尽奥秘。那枝条疏疏朗朗,刚劲有力,一笔之中有顿挫,包含着丰富的层次,如同书法是“写”出来的。难怪有人说,这一笔要画几十年,非书法过硬者不能为之。线条的表现力成为詹仁左绘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论是荷杆还是兰叶,都用笔简练却生动传神。
除了线条,詹仁左在运墨方面也非常讲究。他吸纳清代画家恽寿平“没骨法”的优点,不断提高笔墨的表现力。詹仁左画的玉兰、牡丹、荷花等花瓣都没有勾勒轮廓,墨色的浓淡却都恰到好处,表达出透明、立体的效果,卓然自成一家特色。
清代画家华新罗长于画松鼠,从宋画演变过来,形成精准细腻的画风。詹仁左不仅临摹他的画,体会其中的妙处,还亲自饲养小松鼠,不厌其烦地写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终成画松鼠的行家里手。
近年来,詹仁左尝试在陶瓷上表现中国画,经过反复试验,制作出一批釉上釉下彩佳作。这是泥与火的艺术,利用不同金属氧化物在高温后显示出不同颜色的原理,通过颜料的厚薄调整色彩的浓淡,烧出笔墨的干湿皴染效果,刚柔合一。他还特别建立了“詹窑”,让古老的中国画借助别样的载体获得新生。
“嘴上不要争高低,但手头不能让人。”这是詹仁左的老师乔木的教导,他谨记于心,不去搞空头的宣言,却从来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詹仁左认为,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如果一味守旧,中国画就不会有出路。他正是这样向古人学习,向自然学习,在师法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创新,成就自己的绘画风格。
弘扬国粹是一生的事业
詹仁左崇尚创新,他同时坚信,中国画的创新必须以传统为本,绝非无所依凭的空中楼阁。他说:“中国画是在千百年历史中形成的国粹,值得一代代艺术家用心去继承发扬。”把新举行的画展命名为“国粹丹青”,正体现了詹仁左对传统国画艺术的珍重和尽力加以弘扬的决心。
1982年,发展中的上海交通大学将成立文学艺术系,经程十发、方增先等前辈推荐,詹仁左作为美术人才被引进学校,他从事美术研究、创作和教学,在这里一呆就是三十年。其间,身边同事一个个出国了,经商了,詹仁左却抱定了传承国粹的信念,念兹在兹,潜心创作,同时把精力投入国画的教学与传播中。
詹仁左长期从事中国书画专业课程教学,由于教学手法独特新颖,贴近学生实际,深受欢迎。他不遗余力地将书画艺术搬上电视荧幕,制作成音像制品,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传播国粹。1996年,他主讲的课程《小写意花鸟画教学》,拍成电视教学片向全国播放;不久,《跟詹老师学花鸟画》40讲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社会反响热烈。2009年,詹仁左的《小写意花鸟》课程正式出版,在中国教育电视一台播出,被教育部选定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
詹仁左和弟子王琦等发起“詹仁左书画艺术发展基金”,资助奖励校内外书画团体及个人的书画研究交流。他们支持上海交通大学书画篆刻协会的活动,举办高校书画邀请赛,推动传统艺术在年轻学子心里扎根。詹仁左不惜义卖自己的作品,将所获钱款充实基金,把弘扬国粹的公益活动当作自己的份内事。既是丹青妙手又是辛勤园丁,2010年,詹仁左光荣获评上海交大的至高荣誉“校长奖”。
如今,詹仁左不仅主持开设“绘画(中国画方向)”第二专业,把传统国画普及到原本读理工科的“90后”学生,还在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及交大老年大学担任教职;加上通过电视和音像制品跟他习画的观众,学员不分妇孺老幼,可谓桃李满天下。上海民进开明画院筹备之际,他多方奔走,落实房屋的装修、空调的移置等,让这里成为百年校园中又一处文化圣地。画院成立后,他担任执行院长,积极筹备画展,推广中国绘画,哪怕不拿一分钱的补贴,也无怨无悔。
詹仁左说:“人不能老想着赶时髦,弘扬国粹是值得用一生去完成的大事业。我就想画自己喜欢的画,做自己喜欢的事,让丹青国粹成为天下人共享的财富。”
(发表于2012年5月26日《中国教育报》第4版
,配图为展厅。同时发表于2012年5月20日《上海教育》,电子版。配图为詹仁左近影。
转载: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民进上海市委,中国教育报刊社,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交大新闻网,上海交大统战部,上海市闵行中学,梦幻网络,京华论坛,詹氏网,百度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