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是“谁”招来了PM2.5
复旦大学课题组破解城市灰霾天
( 网络版,返回
)
本报讯(记者 董少校)在近日举行的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复旦大学教授庄国顺课题组关于大气污染物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庄国顺呼吁:“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决不能让伦敦烟雾事件的悲剧在我国重演。”
早在2000年,庄国顺就开始进行PM2.5方面的研究,10余年未曾间断。他分析,伦敦烟雾事件只是发生在一个城市,前不久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严重雾霾则形成污染带,覆盖面广,危害更大。他说:“保护大气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甚至国家的存亡,严重雾霾再次让我们认识到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庄国顺课题组获奖项目为“中国大气污染物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取得三方面成果:揭示了我国城市群严重灰霾尤其是高浓度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和形成机制,首次提出气溶胶的长途传输是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和灰霾形成的重要来源;发现了沙尘在其长途传输过程中与人为污染物的混合和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城市空气质量乃至全球变化的重要影响;提出并验证了大气海洋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铁硫耦合反馈机制理论,发现了大气气溶胶中铁的存在形式的变化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途径。
庄国顺认为,控制大气污染当务之急是控制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一方面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限制机动车数量;另一方面要在汽车产业严格执行相关排放标准,控制每台汽车的排放量。他呼吁,每个人都应少开机动车,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为环境改善做出贡献。
(发表于2013年1月22日《中国教育报》第4版。
转载: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广播网,中国江苏网,凤凰网,上海教育新闻网,复旦大学新闻文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