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上海请各界专家布置暑假作业引发社会热议——

“中国好作业”写出别样暑假

( 网络版返回


  ■本报记者 董少校

  这个暑假里,“中国好作业”的称呼从上海发端,迅速在全国各地蔓延,引起各界对中小学生暑期作业话题的强烈关注。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中学生报联合发起“中国好作业”公益活动,邀请大学教授、劳模、特级教师、体育明星等各界人士为中小学生布置暑期作业,并开展各种线下交流,伴学生度过快乐充实的暑假。一场关于何为暑期好作业的讨论,也在持续发酵。

  专家学者为学生布置“好作业”

  “中国好作业”活动自5月启动以来,陆续收到各界投来的作业近百道,主办方遴选出64道挂在网上,供上海中小学生选择。出题者不仅有来自上海十几所高校的教授,还有文学、艺术、科技、体育等领域的诸多专家,作业题材涵盖节能减耗、生态文明、科技创新、公益慈善、休闲娱乐、健康体锻等诸多方面。

  著名舞蹈家金星布置的作业是“走出家门看世界”,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刘晓刚引导孩子们关注“我心中喜爱的校服”,报名学生都超过300人。受到学生追捧的作业还包括“推荐你最喜爱的一本书”“记录最美的上海”“美丽阳台——绿色行动令”“拍拍家人”“家中寻‘宝’”等。截至8月10日,“中国好作业”网上报名人数5129人,收到学生作业1899份。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特级教师于漪出的题目是“寻找感动”,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接触到的人、事、景、物,寻觅其中寓含的使自己心灵柔软起来的精神元素,就这些感动写一组心灵絮语。她说:“希望更多学生融入社会,认识到社会中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使自己的情感丰富起来,获得成长的快乐。”

  “近百名专家学者踊跃为中小学生布置暑期作业,不仅分文不收,有的还专门抽出时间、提供场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互动,这体现了社会关注教育的温度。”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总编辑金志明说,“暑期是中小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希望打造共享平台,集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带给孩子健康快乐的暑假。”

  走进博物馆、农村完成“好作业”

  在开展“中国好作业”活动过程中,主办方鼓励出题者与答题者互动,开展线下活动。专家学者们不仅给学生出题,不少人还结合自身工作,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档案馆、体育训练场、农村等,在社会大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目前,“中国好作业”已举办线下活动20多场,参加学生超过千名。

  7月初的一天,30多名中学生来到位于东华大学的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聆听该校材料学专家王依民教授关于高分子纤维的讲座。王依民讲述了不同纤维的受力情况、性能特点以及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还拿出不同的纤维样品,让同学们触摸、拉拽。他留下的作业是,请每个学生回去设计几种异形截面的纤维,推测其性能特点和用途。

  听完王教授的讲座,上海市市八初级中学学生王可欣感觉获益良多,回去后设计了几种纤维,分别侧重于宇航服的保暖、防紫外线,以及运动服的吸汗、透气性等。

  王依民出的“中国好作业”是“了解你所不知道的高分子纤维”,在博物馆的参观正是作业的组成部分。“走进纺织服饰博物馆”“我心中喜爱的校服”两项作业的指导老师也来到现场,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王依民说:“我希望通过暑期作业加强与中学生的接触,增加他们对高分子纤维的认识和兴趣,未来投身于祖国急需的化纤事业。”

  到市档案馆制作个性化成长档案,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起弹钢琴,与全国劳模徐小平面对面探讨兴趣如何助推成才,到郊区农村去学剪纸、参观现代农业园区……一道道个性鲜明的暑期作业带领孩子动手动脑,在快乐参与中开阔眼界,在近距离的接触中得到熏陶。

  何为“好作业”,学生有话说

  究竟什么样的暑期作业才是“好作业”?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不少学生对“好作业”提出了自己的评判标准。

  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高一(4)班学生“Sabrina”晒出了这个暑假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英语是每日背3页词汇手册并默写,整理高一学年的笔记,完成一本听力作业,还有一叠英语辅导报;数学是每日两道数学题,精心挑选并做完;语文是整理学过的古诗文、现代文的中心思想和手法,并抄写古诗词,加上作文3篇。

  “Sabrina”说道:“我眼中的好作业是要师生双方一起努力的,有人监督,有人肯做,有人组织,有人配合,而不是尽给学生出难题。我想各位专家老师与其在作业项目上花尽心思给学生出难题、造烦恼,还不如想想如何督促完善做作业的过程,这才是重中之重!”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三(8)班学生王恕宬认为:“我眼中的好作业,不是简简单单地重复抄写课本,而是对课本内容的进一步消化和吸收;不是机械地做大量书本上的习题,而是需要积极开动脑筋,阅读、观察、思考、实践、写作相结合的活动;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而是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最大可能地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观察水平。”

  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看来,“中国好作业”由于命题教师众多,为不同层次和基础的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可能,这对确立“以学生为主,以学为主”的现代教学模式,大有益处。

  据介绍,从8月16日起,“中国好作业”活动将进入展评阶段,面向学生评出金奖10名、银奖50名、铜奖350名,把“好作业”的探讨进一步引向深入。

   (发表于2013年8月24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转载: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