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爱心
我愿意 用奉献播撒希望
我愿意 用心灵呵护学生
( 网络版,返回
)
编者的话
如果把教育学生比作培育一颗颗种子,那么,老师就是阳光,温暖着学生的心灵;老师是雨露,滋润着稚嫩的幼苗,种子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都离不开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涵养和沃土的栽培。在老师关爱的目光和精心的呵护下,“小苗”渐渐长大。在漫长的岁月中,将小苗培养成参天大树是为人师者永远肩负的责任。教育是大爱是仁爱,当老师,需要有一颗博大的责任心和爱心。今天,让我们向所有可敬可亲的老师说一声:老师,辛苦了!
于漪:师生的仁爱超越亲子之爱
于漪: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届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所从事的教育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是在为国家培养后代,为千家万户培养后代,这是倾注爱心的,师爱高于亲子之爱。亲子之爱存在血缘关系,师生之间则没有;但是师生之爱超越了血缘的范畴,是一种仁爱、大爱。
教师爱学生不是挂在嘴边、写在纸上,而是要身体力行,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
陶行知先生说,“爱满天下”。怀着一种仁爱和大爱,看孩子的感觉会不一样,会感到每个孩子都是生动活泼的艺术品。教师如果想到他们是国家的宝贝,是家家户户的宝贝,就会发现孩子们各有长处。我觉得,最调皮的孩子也是最可爱的孩子,我喜欢调皮捣蛋的男孩。调皮捣蛋的学生至少有两个优点:一是身体好,二是点子多、思维活跃。小时候打个架算什么?这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常态。我批评他们,但从来没有惩罚他们。
如果能把学生的幼稚、不成熟、偏激、毛病当作常态,那就会爱护孩子,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的东西,带给他们成长的收获。部分老师却恰恰相反,觉得这个孩子不懂,那个孩子太差,不愿意去教。这样的老师,就说不上有爱心。想办法把不懂的变懂,把差劲的变好,这正是老师的本事,什么都懂还需要老师做什么?
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这是师生关系的黄金法则。深入研究他之后,才会有教育的针对性。兴趣是可以移植的,老师用心去加以引导,学生就可能发生根本的改变。教育在于引导,而不能苛求。如果老师对调皮捣蛋的学生进行语言的暴力,训斥他“你怎么能这样”,就可能让他在错误的泥潭里陷得更深。
教师的仁爱、大爱的重要体现,是在孩子的立身做人方面给予引导,教他们亲近真善美,识别和抵制假恶丑。我的学生里会出现社会精英、骨干力量,那我可能对未来社会的走向产生间接影响,想到这里,就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好学比学好更重要,要帮助孩子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对事物保持好奇心,为事业的长远发展打好底子。教师的仁爱和大爱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通向个人的教育梦,也通向一个更大的中国梦。
(本报记者 董少校
采访整理)
(发表于2013年9月10日《中国教育报》第6版。
链接:中国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