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双特”教师流动激活上海郊区教育
( 网络版,返回
)
本报讯(记者
董少校)“特级教师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理应为郊区学校做一些事。”2014年上海评出的最年轻特级教师史莉莉说。她从徐汇中学到闵行区梅陇中学任职3年,前不久刚刚完成支教任务,用自身知识给郊区学校带去了积极变化。
上海实施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流动项目,从市区学校到郊区支教,2013年选派9名特级校长,随后2014年新评特级教师20人、2015年新评特级校长11人参与,今年又将有30名特级教师进入流动,通过发挥特级教师和校长的示范辐射作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特级教师们有奉献意愿是一回事,可是真的去郊区服务3年,他们愿意吗?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市教委对“双特”教师流动提前作出制度安排,当初启动评选特级教师时,即在正常80个额度之外,增设20个自愿到郊区支教的特级教师名额。他们自愿申报支教名额,当选后也心甘情愿地到郊区去发挥能量。
“双特”教师流动项目实施以来,人才得以柔性流动,充分发挥了特级校长、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了郊区教育,给流入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教研质量带来深刻变化。“双特”教师也在新的舞台上得到历练和成长。
特级教师在流入学校不仅进行课堂授课,往往还承担着青年教师或骨干教师、区工作室等带教任务。他们传授对学科的理解、做法、经验,并利用自身优势为流入学校教师引入资源、搭建平台。在特级教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们在教学展示竞赛中屡次获奖,有的评上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
史莉莉指导的梅陇中学仅有2名音乐教师,2016年申报区级骨干,其中一名被评为闵行区唯一的中学音乐学科带头人,另一位被评为骨干后备,成绩斐然。
特级校长通过制度规范和抓学校特色项目,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他们担任流入学校法人后,梳理、规范、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让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并结合自身资源和流入学校本身特色,通过形成学校的特色项目来提升内涵建设。
金山区石化一小校长张悦颖引进了世外小学的学生阅读项目,做起了“点石成金”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还带动了区内其他学校。流入嘉定区的马园根校长在用足校内课程资源基础上,购买社会课程,丰富学校的课程体系。
特级教师们还参与区级层面的教研活动,带动区域教研水平的提升。流入奉贤区的左卫星老师、流入青浦区的王海萍老师等都与区教研员一起联合教研,贡献教育智慧。
“双特”教师在流动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发展。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在熟悉、了解的基础上,反思、改进、寻求适宜的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等,丰富了教育教学经验,收获了专业成长。
(发表于2017年9月23日《中国教育报》第3版。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教育”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