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西藏革吉县初级中学校长石曲拉姆:

在雪域高原守护牧区孩子

( 网络版返回


   本报记者 董少校

   编者按:也许您并非卓尔不群,也许您耀眼的光环不多,但是,在千千万万教育人当中,您或清新靓丽、或执着坚韧,或出彩绽放,焕发出独特的魅力,感染和激发着身边的学子,这种美低调、沉稳,令人赞叹!又是一年又一节,让我们致敬身边的好老师!

   “上海这边理念新,党建和日常办学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给我启发非常多。”前不久,西藏革吉县初级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石曲拉姆结束了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培训,回到西藏,把学习收获应用到教学管理工作中。

   海拔4500米,距离拉萨1550公里,学生全部来自牧区,这是革吉县初中的基本特点。石曲拉姆在雪域高原扎根十年,见证并参与了这所学校的诞生与振兴。

   既是全科教师,又干后勤保障

   很长一段时间里,革吉没有初中,小学就是“最高学府”。学生从小学毕业后,少部分考入内地初中班或升学到阿里地区,相当大一部分则辍学回家。

   这一现象在2007年得到了改变。当时任职于革吉县完小的石曲拉姆和另一名教师,奉命建立革吉县初中。新生包括当年的小学毕业生,还有往届毕业已在家干活一段时间的青少年,总共七八十人。

   没有校舍,就在闲置的楼里借住;师资力量不足,两个人就挑起所有科目的教学重担,可以说是全科教师。石曲拉姆2004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之前教的是小学,而初中的内容需要完全从零开始去备课。与教学一样成为挑战的,是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学校草创时期,需要协调处理的事情特别多,要把孩子的吃饭、睡觉安顿好,需要花费很多心思。石曲拉姆凭着她的认真细致,把后勤工作做得滴水不漏,保障了日常教学的顺利进行。

   不久,区里又派来3位初中教师支教,学校工作渐渐步入正轨。2008年起,石曲拉姆担任革吉县初中校长,带领师生们走向成长进步。

   把即将辍学的孩子从车上“抢”回来

   县里建起了初中,家长们是不是都争先恐后把孩子送来接受高一层的教育?不,只有开明的家长才会这么做。由于传统上县里没有初中,牧民基本没有接受过初中教育,很多人习惯于让孩子读完小学就回家,帮着放牧干活,女孩子还要早早出嫁。

   防止学生辍学回家、把离开学校的孩子找回来,就成为石曲拉姆和教师们的一项重要工作。石曲拉姆说:“我们一方面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说服他们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另一方面做好日常工作,让孩子觉得温暖和安全,从而留在学校。”

   在学校建立初期,为了防止学生发生什么意外,或者晚上“逃跑”,石曲拉姆和另一位教师索性睡在宿舍走廊里,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旦学生走失,就骑上摩托车去寻找,甚至还要翻越5000米的高山。

   有一次,一位家长来到学校,准备把孩子带走,任凭老师阻拦也无济于事。石曲拉姆出来一看,学生已经和家长坐到车里了。她既失望又着急,冲进车厢里去找孩子。家长对她骂骂咧咧,她不为所动。石曲拉姆把孩子抱住,问他是不是愿意回到学校,孩子因为害怕不敢出声。因为石曲拉姆的坚持,最终孩子还是留在了学校。

   用“党建+”思维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历经十年发展建设,革吉县初中共有722名学生、40名教师和22名职工,这里获得了诸多荣誉,一批批学生升入高中。拥有初中毕业证书变为一种荣耀,学校在牧民心目中已颇有名气,成为他们和孩子向往的好学校。

   身为党支部书记,石曲拉姆在办学中有一个秘诀,就是用“党建+”思维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她说,对于师资队伍、德育、团建、民族团结等各项工作,加上党建之后,就会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学校开展“党建+”务实创新的教学活动,每学期党员上示范课,创建党员示范岗,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近几年有数名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地区级和自治区级的教学竞赛,获得各级别奖项。

   “党建是学校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忠诚老实、务实创新、实干担当、勤勉奉献的党支部,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石曲拉姆说。

     (发表于2017年9月12日《中国教育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