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上海师范大学:15门课首试“课程思政”

( 网络版返回


   本报4月21日讯(记者 董少校)《文化遗产概述》章节注重“中华文化精神认同”,《用非遗进行产品设计》章节注重“培养工匠精神”……这是上海师范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试点课程样稿内容,每个章节都会体现一定的思政映射点,在课堂教学中加以体现。

   上海师范大学今天启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人文与传播学院“现当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新闻学概论”等15门课程率先尝试,以“组团式”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这些课程涵盖人文学院现有全部12个本科专业,并实现必修课、选修课、通识教育课的课程类型全覆盖。

   上海师大拨出专项经费支持人文学院的改革。4月下旬,学校将举办培训班,通过主题讲座、专题讨论、教案撰写、试讲比赛、分享体会等方式,引导参与试点的教师更好地在课程教学中实现育人效果。相关教师将在职称申报、年终考评奖励中享受倾斜政策。在人文学院试点后,未来将在全校范围铺开。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舞台,更是价值引领的阵地,每一门课蕴含的育人功能都应发掘出来。”上海师大党委书记滕建勇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从专业观出发,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绘好课程思政同心圆。”

     (发表于2017年4月22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 为第10000期报纸。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