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他的精神和人格影响了几代人”
钱学森图书馆开馆两个月观众近两万人次
( 网络版,返回
)
本报讯(记者 董少校)“参观钱学森图书馆后,我知道了他是我国导弹之父,我要向钱学森爷爷学习,为祖国争光。”前不久,上海闵行区汽轮小学学生黄瑞炀心怀感动,在钱学森图书馆留言簿上写下这句话。
钱学森图书馆坐落于上海交通大学,自去年12月11日免费开放以来,在开展思想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截至今年2月23日,共接待团队111批次,接待观众19432人次。其中自发前来参观的占4/5,青少年共有1.01万余人次,约占一半。目前日均参观人数达400人,留言簿已写了厚厚7大本。
钱学森的光辉事迹吸引着人们,感染着人们。观众曹有勇说:“因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改变国家的历史,当属钱学森;因一个人的精神和人格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当属钱学森!”
一些学校的学生党支部来到钱学森图书馆开展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的洗礼。上海五十四中学的学生对这里的实物、手稿、复原场景等产生了浓厚兴趣,激发了爱国情怀和远大志向。该校在新学期之初又组织全体教师前来参观,将钱老的求索精神和崇高风范带到工作中。
施立恩是一名来自布隆迪的留学生,就读于上海交大国际教育学院计算机系,让他特别感动的是,钱学森放弃美国的优厚条件,回到祖国做研究。他告诉记者:“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我深受触动,学成后我也要回去报效祖国。”
钱学森图书馆依托专职讲解员队伍和交大志愿者,成立钱学森事迹宣讲团和钱学森思想研究会,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深入学校、社区宣传钱学森事迹。上海交大还以钱学森图书馆为平台,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调研及实践,发挥其育人功能。
上海交大党委书记马德秀说:“大学的使命,就是培养一大批像钱学森那样具有高尚人格、渊博学识和创新精神的青年知识分子。让钱学森精神走进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发表于2012年2月28日《中国教育报》第1版
报眼。转载:新华网,人民网,腾讯,搜狐,中国教育新闻网,新民网,华龙网,文新传媒,上海交大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