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调查显示——
90后情感素质整体积极正向
( 网络版,返回
)
■本报记者 董少校
社会各界对90后群体的关注持续升温,90后学生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日前,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卢家楣率先提出青少年情感素质的概念,带领科研团队对全国25485名学生样本进行分析,首次揭开了90后学生情感现状的面纱。
这些学生年龄在11岁至19岁之间,正是90后的主体人群。研究团队发现,90后学生在情感素质整体上处于积极正向状态,但水平尚低,亟待提高。其中各类情感发展不平衡,生活情感和理智情感相对较高,情感能力和审美情感相对较低。在29种具体情感上,幸福感、珍爱感、关爱感、爱国感、成就感等相对较高,而探究感、合作感、环境美感、艺术美感、责任感、正直感等相对较低。
卢家楣团队发现,90后学生理智情感随学段升高而降低,高中生理智情感低于初中生,初中生又低于小学生,且都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卢家楣分析,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而感受到学业压力加重、挫折增多,从而导致他们乐学感和自信感的衰退。
在研究90后学生情感素质过程中,卢家楣发现,营造良好师生关系、有情施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情感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投入丰富的感情,那么学生的爱国感、关爱感、乐学感、自信感、科学美感、幸福感、自强感、情绪体验能力等就有相当程度的提升。卢家楣说,这方面问题的揭示探索出一条促进90后学生身心健康的新路,对学校提升学生情感素质富有现实意义。
(发表于2010年4月16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