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我被中国文化深深吸引”

美国佩顿中学师生访问上海

( 网络版返回

 

 

7月21日,佩顿中学的学生在华东师大丽娃餐厅学包饺子。本报记者 董少校 摄


  “真是太有意思了!”近日,任而礼刚刚在课堂上学习了“饺子”的表述,下课后他便来到餐厅,亲手包起了饺子。他告诉记者:“我已被中国的语言和饮食文化所深深地吸引。”

  应胡锦涛主席的邀请,美国佩顿中学师生一行近期访问中国。在北京,他们应邀前往中南海作客,受到了胡主席的亲切接见。他们还访问了西安、南京、泰州等城市,多方位地感受着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魅力。上海是佩顿师生中国之行的最后一站,在华东师范大学,他们受到了热情友好的接待。

  春节、红包,中秋、月饼……在教室里,16名学生跟着老师学汉语,了解中国的节日和风俗。他们还展开分组讨论,共同分享与中国有关的语言文化知识。

  任而礼是艾利克·林霍姆的中国名字。这个大男孩学汉语已经3年,一直对中国充满了好奇。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次来到中国,感受到中国幅员辽阔,景致优美,比我想象的更加漂亮;特别是同龄学生既聪明又用功,很了不起!”这次短暂的访问进一步增加了任而礼对中国的热爱之情,他准备在上大学之后,利用假期再来中国。

  佩顿中学设有孔子学院,2006年由华东师范大学与芝加哥公立学校合作成立,是全美唯一一所设在中学的孔子学院。在那里,学习汉语是学生们共同的“时尚”。

  “我对能源、电力非常感兴趣,以后打算学习这些专业,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我相信,我的未来一定会与中国有关!”任而礼满怀期待地说。

  正像佩顿中学学生们文化衫上所印的“友谊桥梁,心灵交响”那样,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洋溢着这样的体会:中国之行是一次增进中美人民感情的友谊之旅,也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收获之旅!

  ■本报记者 董少校

   (发表于2011年7月26日《中国教育报》第1版。转载:搜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新民网凤凰网东南网中国日报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