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服务社区百姓生活 为中小企业解难 给学生科技创新搭台
上海电机学院办起“科学商店”
( 网络版,返回
)
本报讯(记者 董少校)前不久,邓国翔等3名应届毕业生获批上海本地户口的故事在上海电机学院传为佳话。毕业后“落沪”对许多“名牌”高校学生尚且是一件困难的事,一所新建本科大学的学生为何能做到?记者采访了解到,“秘诀”就在于这3名毕业生踊跃参与科学商店活动,开展科技创新,因大赛得奖、获得专利而换来了“落沪”的加分。他们的经历还引起了学弟学妹们的效仿,一湾投身科技创新的活水在校园里涌动。
科学商店又称科普志愿者服务社,是一种依托大学、根植社区进行科学研究和普及的公益性组织,为居民和企业解决实际遇到的科学问题。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上海电机学院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商店,以此作为培养创新型技术应用人才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学校依托各个专业学科,成立计算机技术及通信工程咨询服务部、家用轿车咨询与检测服务部等9个服务部,定期到遍布全市的18个门店开展活动。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学生科学求知的热情被点燃,动手能力大大提升。
2008年5月的一天,上海电机学院首家科学商店在闵行区红旗新村开张,不少社区居民前来咨询求助。一位从航天局退休的老先生带来一只卷帘门遥控器,希望能改装另用。接待他的学生付春艳还没学过电子技术课,带着疑惑去请教指导老师沈任元。回到学校后,沈老师不仅把遥控器改装成了控制家用电器的遥控开关,还把拆开的实物拿给付春艳看,告诉她其中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方法。付春艳近距离看见科技服务生活的全过程,既惊讶又佩服,感受到了电子技术的神奇,从此学习兴趣大增。不久后,付春艳跟随沈老师做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完成了8人智力竞赛抢答器。她还与同学合作发明集声、光等功能于一体的语音式交通指挥棒,申请到了发明型专利。
上海电机学院团委书记朱健告诉记者,各服务部到科学商店开展活动已成为常态,每周至少一次,大型咨询活动甚至达到了50人的规模。
在服务社区居民之外,科学商店还积极为中小企业解决科技难题,随之带动学生参与一线操作,增强实战技能。邓国翔曾经是科学商店家用电器检测咨询服务部的成员,当时,一家机械公司遇到了技术难题,销往东北的除尘器因低温而运转失灵,亟须解决。邓国翔迎难而上,在老师指导下开发了工业除尘器保温系统,不仅在企业投入应用,产生真金实银的效益,还获得了国家专利。毕业留沪是众多外地大学生的梦想,在打分制的基本格局下,邓国翔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亮点”帮助他从申请者大军中脱颖而出。
记者来校采访这天,正碰上一项由科学商店促成的合同正在签署:上海宝饮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委托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学院制造安装冷水机组性能试验台,合同金额20万元。电气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蒋春敏介绍:“我们将由老师带领不同年级的10名学生共同完成这个项目,从材料的购买、部件装配到最终的安装调试,学生全程参与。”20年前从上海电机学院走出的公司总经理阎军并不为工程质量担心,相反还表示:“学生在经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之后,将会极大地增强在工程领域的实战技能,对未来走上工作岗位非常有好处。”
经常有学生找到蒋春敏,希望他为新想出来的创新课题推荐指导老师,或者参加到与企业合作的项目中去。蒋春敏告诉记者,他即将与学校有关负责人一起去浦东新区祝桥镇,密集走访科学商店所辐射的中小企业,寻求更多合作,在给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融入科技创新之中。
“科学商店的兴办引动了崇尚科技创新、参与科技创新的活水,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注入了丰厚的内涵。”上海电机学院院长夏建国说。在这股活水的润泽滋育下,上海电机学院科技创新捷报频传。近3年来,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该校学生喜获全国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成绩位居上海高校前列。
(发表于2010年12月30日《中国教育报》头版转2版。
转载:中工网,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