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大会聚焦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 网络版,返回
)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时期如何加快“双一流”建设?如何推动高等教育由大向强发展?围绕这些问题,中国教育报记者分别采访了一位十九大代表和一位会外专家。
十九大代表,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金东寒:
立足中国特色加快“双一流”建设
本报记者 蔡继乐 董少校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就是其中的需求之一,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是中国大学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十九大代表,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金东寒在上海代表团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金东寒看来,地方高校理应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高校在未来发展中,目标要瞄准世界一流,但必须立足中国特色。
如何达成“双一流”目标?“必须通过综合改革,破除原有办学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增强竞争力,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金东寒说,人才培养始终是改革发展的着力点。“上海大学已明确提出自己的使命是培养身心健康、服务国家,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今年,上海大学在预算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却对研究生奖学金增加投入1700多万元,提高幅度超过35%。”
金东寒说,上海大学此举就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教学与研究中发挥激励作用。
谈到高校内涵式发展,金东寒说,首先必须加强学科建设。瞄准未来科技发展前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遴选一批一流学科作为建设重点,构建基础与应用相互促进、文理工医多学科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其次是下大力气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提升本科生教学质量。以上海大学为例,学校积极推动高层次人才为本科生上课,鼓励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成本科生课程,学校高层次人才独立为本科生上课的比例约为50%。
金东寒认为,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地方高校应广泛深入地与企业合作,以增量资源驱动学科交叉发展。2016年,上海大学与中船工业、宝武钢集团、上海汽车等2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开展科技合作,签约确定一批重要校企合作项目和联合创新平台。以与风帆股份合作举办的“上大—风帆先进电池与材料研究院”为例,风帆股份5年内每年为研究院提供200万元运行费用,到校总经费预计不低于5000万元。
金东寒建议,“双一流”建设一定要突出特色,“很多地方高校都在一味追求规模,缺少特色。办高等教育也要做好供给侧改革,哪个学科办得好、有基础、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就继续办,加大力度投入;办得不好的,就要主动精简,要在学科布局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必追求样样都好”。
(发表于2017年10月22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
转载: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