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下放”论文命题权 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1年以上

上海交大请企业参与卓越计划

( 网络版返回


  本报讯(记者 董少校)日前,40多位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了解该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情况。其中,上海电气集团、上海通用汽车等5家企业被上海交大授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基地)”,还有20多家企业也向学校表示了参与“卓越计划”的意向。这正是上海交大吸引企业融入学校工程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结果。

  记者了解到,上海交大的“卓越计划”主要从大二学生中开始实施,学校把有志从事工程领域工作、成绩优异的200名学生遴选出来,编为“特班”进行专门培养。对于2007级学生,全校共有200多个直升专业硕士名额,学校将其收管起来,优先让170名“卓越计划”学生通过此渠道直升研究生。同时,交大把学生毕业论文的命题权也交给企业。教务处副处长郑益慧说,以往学生跟着本校老师做课题,成果产出归学校,实施“卓越计划”之后,学校相当于把这部分产出让渡给了企业。

  在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上海交大对校内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大幅调整,为学生成长制定“路线图”。从大三到硕士研究生毕业,工程认识、工程培训、工程设计(研发)等阶段环环相扣,学生在本科阶段要有累计不少于1年的时间在企业中学习实践,硕士阶段有1年以上的时间在企业培养,并在学校与企业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与此同时,企业也为上海交大“卓越计划”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培养条件。上海通用汽车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叶茂介绍说,公司“预招聘”了交大8名大四学生,到公司最核心的整车制造工程部学习。企业派8名资深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公司给‘卓越计划’学生提供的培养条件,甚至超过每年新进的七八百名员工。”叶茂说。

  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表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理念新就新在企业的作用地位变了,“以往企业只是用人单位,现在则是共同育人单位,成为培养学生的另一个主体。学校拿出诚意,企业有了积极性,这就不愁培养不出优秀的工程人才。”

   (发表于2011年5月20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 转载:中国教育新闻网搜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