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上海虹口区请顶尖专家指导“指南针基地”项目
学生在这里汲取纯正的古代营养
( 网络版,返回
)
本报讯(记者
董少校)中国古代造纸印刷馆、古代陶瓷馆、古代染织馆、古代青铜器馆、古代建筑馆,这是国家“指南针计划”青少年基地的5个常设体验馆。每学期初这里推出体验课程预约,很快就被各中小学抢订一空。去“指南针基地”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上海虹口学子共同的求学体验。
“指南针基地”青少年基地由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政府共建,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自2011年开办至2016年底,累计接待青少年8万多人,涵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里请各领域顶尖专家为古代技艺把关,政府每年投入数百万元运营经费,让基地辐射32所中小学,发挥传统文化教育最大效益。
部分地方对传统的根基把握不牢靠,传统文化教育流于形式化、表面化。“指南针基地”从源头入手,请国内同领域顶尖的机构、专家给予指导,确保教给学生的东西是“对的”。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蒋东介绍,这里的青铜器体验馆由上海博物馆指导,印染体验馆由中国丝绸博物馆指导,古代建筑项目由南京大学教授作为学术支持……
“这里木作的每个榫卯、斗拱,都是真正古人的东西,学生可以在这里吸取到纯正的古代营养。”蒋东说。
“指南针基地”每周二至周五下午免费为虹口区学校服务,上午开展主题活动、接待外区服务,周末免费向社会开放,进行幼儿园亲子活动等。每年接待上万名学生体验传统文化,日常运营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虹口区教育局每年投入数以百万元计的经费,为孩子体验活动买单。此外国家文物局每年给予一定课程开发等经费,确保这里的体验活动有学术技术含量,不断深入开掘。
目前,“指南针基地”正在扩建,面积将从6000平方米扩展为11000平方米,预计一两年内建成,将可同时容纳500人开展活动。虹口区政府为扩建工程投入1亿元,以此为契机把整个区的素质教育推向新高度。
如何充分发挥“指南针基地”的专业优势,让更多学生体验纯正的传统文化?虹口的做法是建立基地学校,构建“1+32”的运行机制。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指南针部主任桑春波介绍,对于有兴趣、有基础开办一定传统文化体验项目的学校,“指南针基地”给予场地建设、师资培训、活动指导和耗材配备方面的支持。
如今虹口已有32所基地学校,对应32个体验项目,比如曲阳四小做船、长青学校做扎染、鲁迅初中做陶艺等,对本校内的学生实现全覆盖,跨校之间还可以交流,这样就把古代文化体验项目扩展开去,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发表于2017年6月13日《中国教育报》第7版。转载:中国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