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举办教育慈善超市 开设专门慈善课程
慈善文化成甘泉中学德育新亮点
( 网络版,返回
)
本报讯(记者 董少校)与智障学员交流互动,共同感受创造和分享的快乐,已经成了杨莱的习惯。这名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的高三学生多次跟伙伴一起,走进甘泉路街道阳光之家,在绘画和各种游戏中度过愉快的时光。“智障学员开始不愿画画,后来慢慢变得活跃起来,我的付出帮助他们打开了心扉,觉得非常幸福。”杨莱说。
近年来,甘泉中学举办教育慈善超市,开设专门的慈善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慈善文化教育成为学校德育新的增长点。“教育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学校作为育人场所,理应在慈善文化教育中有所作为。”校长刘国华说。
在甘泉中学校门口有一个150多平方米的临街铺面,如果出租开办新华书店,每年可以得到40万元的租金。但当普陀区教育局筹办爱心超市的消息传来,学校果断放弃赚钱的机会,在这块铺面上办起了教育慈善超市。2007年,慈善超市正式开张,这里设有新书区、旧书区、文具区、手工作品义卖区等,学生们还纷纷把自己的旧书和制作的剪纸、书法、陶艺等作品捐献出来,参与义卖。
海宝帽子50顶,《中华美德》10本,水笔100支……这是教育慈善超市2011年捐给兴陇中学助学物资清单的一部分。2011年,慈善超市累计向51家学校和街道捐赠助学物资83988件,总价值近60万元。
古香古色的文化活动室里,蒋雯袆老师在给高一学生上“慈+善=慈善”拓展课。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小品,请大家判断是否属慈善行为,生动的演绎、热烈的互动引发了学生们对慈善特征的思考。甘泉中学将慈善课程加入拓展型课程包,分为4个课时,每学期在初一、高一年级开设,供学生走班选修。
甘泉中学还实行志愿者学分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慈善与志愿服务活动。学校规定,学生每学年参与慈善实践不少于6次,其中寒暑假各1次。担任志愿者的经历记入学生档案,并作为拓展课学分及评优的参考。
在多年慈善文化教育的熏染下,甘泉中学学生自觉参与慈善、宣传慈善,踊跃走进敬老院、阳光之家关爱特殊人群,参加“蓝天下的至爱”慈善募捐活动,进行“西部慈善公益之旅”,处处播撒爱的种子。
(发表于2012年1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转载:搜狐,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