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志愿者12年服务春运

( 网络版返回


  1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德语系大一学生王玉澍尽管浑身酸痛,但仍坚持起了床。8点40分,王玉澍出现在地铁1号线上海火车站的地下站厅,和同伴顾悦一起为旅客指路。这是她们连续几天为旅客提供义务咨询了。

  地铁把一批又一批乘客送到火车站,每隔两三分钟,就有大群人涌出。王玉澍、顾悦身上的红马甲和手里的“义务咨询”标牌十分引人注目,给焦急的旅客带去了温暖。“去长途汽车站怎么走?”“车票改签在什么地方?”“附近什么地方有自动取款机?”……她们总是耐心作答,一天下来要回答上百个提问。

  记者看到,在南北广场连接通道入口处,在地铁出站口,在火车站临时售票点,都活跃着上海交通大学志愿者的身影。从2001年开始,志愿者每年寒假都会到火车站服务春运,为回家的旅客送上一程。

  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除了中午吃饭,志愿者别的时间都在为旅客服务,有时一天就有30多人参加。来之前他们都参加过培训,熟练掌握火车站一带的道路、商铺、公交站点和铁路服务项目,甚至上岗时手里还拿着指路“宝典”备用。

  一位50多岁的老大爷来到志愿者陆嘉华跟前,颤巍巍地拿出一个信封,询问去闵行区看守所该怎么走。小陆接过一看,信封上的地址非常模糊,赶紧和同伴用手机上网,查到了合适的线路。陆嘉华把乘车路线写在纸条上让老大爷拿着,还帮他买好车票,送他进了地铁闸机口。

  汪瀛海已连续3个寒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了,在他看来,志愿服务并非轰轰烈烈,而是实实在在的。“用我们自己的知识和劳动给别人带去帮助,对社会有用,快乐也就在其中了。”汪瀛海说。

 

  本报记者 董少校


   (发表于2012年1月31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转载:人民网搜狐中国教育新闻网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