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傅锡洪 90后学生把他当“自己人”
( 网络版,返回
)
点睛
傅锡洪,复旦大学本科生辅导员。他患有先天性眼部疾病,左眼完全失明,右眼只有极其微弱的视力,却用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赢得了所有学生的认可,甚至让学生“感觉不到他视力有问题”。
■本报记者 董少校 通讯员 龚瀛琦
傅锡洪每天面对的,是一片模糊的世界。他患有先天性眼部疾病,左眼完全失明,右眼只有极其微弱的视力,如果配眼镜需要4000度才有用。他在复旦大学读完本科,毕业后直升哲学学院研究生,同时担任2008级本科生辅导员。
眼睛处于半盲状态,内心世界却是明亮的。上海世博会期间,傅锡洪带领哲学学院志愿者投身世博服务,其乐融融。服务结束之际,傅锡洪为每位团队成员量身定做了一个纪念U盘,满载他们的世博记忆,学生非常喜欢,把他当成“自己人”。
“要把学生当作君子来培养。”傅锡洪说。在某些方面,他看似“不作为”,实际却是从细微之处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曾有学生向他抱怨,为什么收不到生活委员发的天气预报,为什么英语六级考试报名截止前辅导员不再通知。傅锡洪则反问:“难道生活委员不发天气预报,自己就无法关注了吗?每个人必须有能力把自己的私人领域管理好。”
傅锡洪说,当辅导员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眼睛,而是如何与90后的学生想到一块儿去。为此,他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用心去和学生沟通。学生小葛曾经每天3次逐级跳跃30层楼的楼梯,早上5点钟就起床学英语,以此培养意志力和执行力。傅锡洪得知后,请小葛在党建活动中作“我的大学生活精彩片段”发言,激励大家见贤思齐,奋发向上。
视力的障碍让傅锡洪比别人付出更多。为了兼顾辅导员工作和学习,他每天都要忙到凌晨时分才睡觉。学生尹倩记得,去年寒假,傅锡洪交给她一项整理支教论坛资料的任务,回家期间,她每天都能收到傅锡洪的电子邮件。当时尹倩有点恼火,慢慢地又开始为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我们早就感觉不到他视力有问题了,能在大学阶段碰到这样一个辅导员,真是我们的幸运。”一名学生说。据了解,前不久,傅锡洪还获评复旦大学十佳辅导员。
(发表于2011年1月28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
转载:中国教育新闻网,凤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