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党心连民心 倾情话教育
——十八大代表与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畅谈教育改革发展
( 网络版,返回
)
连日来,十八大代表在发言中纷纷就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引起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强烈共鸣,他们和参会代表积极呼应、碰撞交流。
保障教师和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十八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张杰
十八大报告强调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时期,中国的大学应该大有作为,要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创新源泉。中国的大学应该加快构建与完善三大体系:卓越的人才成长体系、创新发展体系和文化传承创新体系。要充分认识大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注重创新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建设,特别是在国家的研发经费投入上,要进一步加大日常经费和人员经费投入,建立保障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人事制度和薪酬体系。
会外连线
■上海电机学院院长 夏建国
“大学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这是大学在自身发展中面临的重要命题,大学主导或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是推进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应主动适应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科学研究能力,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
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要履行“科技创新”的重大历史使命,关键是要培养出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近年来,我们与各企业、科研院所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协同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与社会各界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些经验。包括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增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打破组织壁垒,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校企资源优势,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主动探索新模式,服务经济、科技发展等。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刘文彧、董少校、阳锡叶、李凌、史望颖采访整理)
(发表于2012年11月13日《中国教育报》第4版,其他部分略。转载:凤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