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在社会大课堂里取到“真经”

——各地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研修综述

( 网络版返回


   本报综合消息 “这次学习让每个人都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劲儿,虽然研修结束了,但我们要把这股劲儿用到今后的思政课教学中去,切实提高思政课的实效。”7月19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举行的教育部2018年暑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社会实践研修班结束,广东五邑大学教师潘立伟在交流会上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教育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为主题,先后在辽宁、黑龙江、上海、福建、河南、广东、陕西等地组织了高校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研修,4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思政课教师分赴各地进行研修实践。这是2018年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看了一路,学了一路,感动了一路”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进行现场教学,在梁家河开展实践研修,在宝塔山重温入党誓词……短短几天里,在陕西延安参加实践研修的学员们享用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

   “看了一路,学了一路,感动了一路。”这是很多学员的共同感受。

   在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志强刚来就闹了个“笑话”——误以为这里是用来居住的别墅区。艾志强解释说,他曾到过不少产业园区,发现很多地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未能同向而行。因此,松山湖园区绿水青山的美景,让他难以相信这是一处高科技产业园。

   除了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区,研修学员们还参观了位于东莞的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港珠澳大桥建设现场、广州珠江新城CBD,聆听了“长江学者”、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的实践”专题讲座,深切体会到现代化城市的魅力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迁。

   在河南的研修培训中,学员们先是参观了位于安阳市市区的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历史的脉动中感受到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而后又在位于林州市的红旗渠旁,为新中国建设者的勇气和坚忍不拔而惊叹。

   在曾被公认为“最苦、最穷、最难”,而今已成为经济发达、生态宜居之地的兰考县,面对着焦裕禄同志的陵墓,大家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随后举行的研讨会上,所有人都竞相发言,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上海的实践研修,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了百年来中国社会沧海桑田巨变留给这座城市的印记——中共一大会址向人们昭示着一个拥有近百年历史大党的初心;中国商用飞机公司C919大飞机实验台、东海大桥和洋山深水港则展示了足以令所有中国人感到自豪的现代科技成就;在殷行街道、浦东新区展览馆,学员们切身感受了这所国际化都市深入“毛细血管”的基层治理创新举措。

   参加辽宁和黑龙江研修培训的学员,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前世今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世界500强企业鞍钢集团,学员们近距离观摩了现代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聆听了专家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主题精心准备的学术报告,还与“当代雷锋”、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鞍钢职工郭明义面对面进行了交流。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学员们沿着“铁人”王进喜的足迹,一路参观一路研讨,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人的产业报国情怀和其中的铁人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青海的研修培训尤以“两弹一星”精神最让学员们感到震撼。50多年前,青海海北州的草原金银滩上筑起了一座新城,在这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先后研制成功,它的名字叫“原子城”。

   走进原子城纪念馆,大到导弹、机械装置,小到褪色的军功章,旧得发黄的文件,已经看不出颜色的军大衣……每一幅图片和实物都引得学员们驻足良久,感叹不已。

   “和在书房里感受到、认识到的不一样”

   “丰富而充实的实践让我收获很大。”在广东5天的实践研修中,合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艳萍直观、深刻地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国家的快速发展。“这和在书房里感受到的、认识到的不一样。”胡艳萍认为,思政课教师要想把课讲“活”,就要有丰富的实践研修经历,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有着相似体会的,还有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彭伟。“以前给学生讲国产大飞机,信息都是从别人的文章里看来的,总是缺少点直观感受。这次近距离观察了,了解到大飞机研制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困难,更为中国制造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以后给学生讲课就更有底气了。”站在中国商飞公司研发中心的实验台前,彭伟兴奋地说。

   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任的教师们,通过参加实践研修,自己首先接受了一次再教育。

   “通过参加实践研修,灵魂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宗元勇的一席话道出了很多学员的心声。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蔡文,觉得自己此次在延安“取到了真经”。“学习过程中,70多年前党中央在延安经过艰苦卓绝奋斗铸就的延安精神,以音、影、境、知、情、行的形式,立体、鲜活地感染了我,抚平了我心里的浮躁和焦虑情绪,筑牢了我的精神家园。”蔡文说。

   通过在梁家河村现场研修,顶着炎炎烈日参观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生活、劳动过的地方,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凤鸣对“初心”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在我看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是在梁家河的奋斗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核心是无私奉献,是不计名利和为人民谋幸福。”韩凤鸣说。

   “原本参加这次培训,抱有的最大期望是古迹殷墟。”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哈斯塔娜坦言,没想到在河南的实践研修带给自己最大收获和巨大震撼的,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河南人民创造的一个个奇迹。

   “回到内蒙古后很久,我都不能从经历的震撼中走出来。河南不仅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有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丰碑。我一定会再来!”哈斯塔娜说。

   “回去要把真懂、真信的理论带给学生”

   “思政课教师先当好学生,才能当好先生。”彭伟说自己参加此次实践研修,内心受到了激荡,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回去要把真懂、真信的理论带给学生”。

   使广大思政课教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帮助广大教师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打好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正是开展此次实践研修的题中之义。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研修,专门安排全国各省级教育工作部门相关处室的负责同志参加。教育部社科司负责同志在与这些学员交流时说:“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思政课教学必须结合新的形势发展,结合面对的新问题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有所指、教有所长、教有所解,使思政课教学提高针对性,避免教的内容和实践脱离,避免教师讲的内容和学生思想认识脱离。”参加了在黑龙江的实践研修活动后,内蒙古民族大学教师马德全对如何讲好思政课有了新的认识。

   “参加实践研修活动给我从事思政教学很多启发。”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红阳说,自己在今后教学中要把看到、学到、领悟到的延安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用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完整的历史诠释弘扬延安精神,创新教学范式,提高理论的说服力。

   和王红阳一样,尽快把自己参加实践研修的新体会,收集到的新素材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传递给学生,是所有参加实践研修思政课教师的共同想法。

   艾志强打算总结研修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将其编成鲜活的教学案例,拿到课堂上开展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教学,让思政课变得“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

   同行的胡艳萍则一路忙着拍照片或录制短视频。实践研修结束后,她准备把获取的第一手鲜活素材剪辑成教学素材。“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不同的展示。”胡艳萍举例说,给经济学和计算机专业学生上课时,分别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拍摄的素材就会发挥作用。

   “思政教育是重塑人精神的工作,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通过参加在大庆的实践研修,我体悟到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丰富的内涵,要把它们融入到今后的教学中去。相信这些新鲜养分,一定能使教学更加鲜活生动。”山西中医学院教师李俊说。

   (统稿:记者 李澈 采写:记者 曹曦 冯丽 刘盾 张利军 董少校 刘玉 王英桂)

     (发表于2018年9月27日《中国教育报》 头版次头条。转载: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