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各方观点
高校"来去自由" 插班制仍在延伸
( 网络版,返回
)
上海市教委学生处副处长丁良:
旨在搭建"立交桥",高校享有自主权
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教育部批准,上海市教委于2000年起推出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改革方案,便于各类高校选拔人才、扩大办学自主权,
激励在校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年是推行插班生政策的第11个年头,回顾既往10年历程, 插班生政策为学生构建了一座在不同大学之间转换的"立交桥",
是一项利民生、得民心的教育制度。实施插班生制度时,我们很好地贯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精神, 给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过去10年,
试点插班生政策的高校最多的时候7所,最少的时候4所,并非固定不变。上海市教委每年审批一次,只要高校觉得有好处、有必要, 就可以提出申请,
曾参加试点的高校也可以不再申请。简单一点说,高校"来去自由"。在制度的具体实施中,
招收插班生的报名条件、专业、名额、考核办法、录取方法等由试点高校自主确定,方案报经市教委备案后统一向社会公布。高校在招收插班生过程中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方明:
依据变化的校情,明年起暂停招插班生
自2000年上海推行插班生制度以来,复旦大学积极参与其中,累计招收了数百名插班生。应该肯定,插班生制度是一项好制度,为复旦大学补充了一批好学生。然而,任何制度都有一定的适用时限。我们发现,与10年前相比,外部教育环境和校情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自主招生改革,它不仅影响着高校选拔人才的观念,而且改变了复旦大学在上海招生的总体格局,为那些单一通过考试无法展示自己特长和兴趣的学生提供了新的途径;二是平行志愿制度的确立,降低了学生的志愿填报风险。从实际情况看,最近几年,复旦大学招收插班生的生源质量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决定从2011年开始暂停招收插班生。
上海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曹伟元:
今年开招插班生,期待为学校注入活力
经过几年的观望和研究,上海理工大学决定从今年开始招收插班生,首批为50人。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我们认为,应该积极参与上海市高等教育搭建"立交桥"的实践,以此满足部分学生再做一次选择的愿望,同时也激励学校自身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上海有规模相对稳定的关注插班生考试的群体,
综合实力日渐增强的上海理工大学对他们一定很有吸引力。今年是学校首次招收插班生,我们希望进展顺利,招到一批好学生,让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
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周鸿:
招生持续至今, 插班制给了学生新机会
华东师范大学根据上海市教委的要求,搭建"立交桥",实行插班生制度。从2000
年以来,学校一直参与这个过程,没有中断过。对于插班生,从各学院老师反馈过来的情况来说,并不是因为他们高考成绩差一点,学习成绩、整体表现就一定差。他们的表现至少是中等,有的还偏上。这一批学生进来,就产生了"鲇鱼效应",对于学习后进的学生是一个激励,给他们敲响警钟。学校对此感到很欣慰、很认可,所以也一直在努力地推进这件事。通过插班生制度,学校能够招到好的学生,并且能够为他们提供新的平台,促进他们的发展。
(本报记者 董少校 采访整理)
(发表于2010年5月31日《中国教育报》
第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