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记者三问大学创意写作硕士人才培养

( 网络版返回


  “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这个曾经的“传统”正随着创意写作班的出现而改变。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等近几年纷纷招收创意写作硕士(MFA),还有部分上海高校正谋划开办。随着一批批毕业生走出校园,创意写作办学中的困境与挑战也凸显出来。

  创意写作对文学生态意味着什么?怎样处理文学的“能教”与“不能教”?如何化解MFA作为一种办学项目的身份尴尬?前不久,同济大学中文系举办MFA创意写作工坊,专家、作家等围绕“大学如何培养作家”展开研讨。

  MFA能否重塑文学生态?

  以往没有MFA的时候,一个地方的作家群体往往是自发生成的,在作家集聚的地方,年轻的写作者有更多机会受到熏陶,成为作家群里的新生力量。有专家指出,MFA的出现加速了作家的聚集与出现,正在重塑文学生态。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黄梵认为,大学的MFA是一个个的课程中心,谁靠近了这样的中心,从初学写作到成熟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一个自发探索的写作者,或许要十年才能写得有点模样,但经过集中的训练后,可能两三年就成熟了。

  随着网络的普及、自媒体日趋发达,谁都可以发言,写作似乎变得很简单。从另一方面看,因为写作的人口基础很大,众声喧哗,要写得好、脱颖而出成为有影响力的作家,困难反而更大了,MFA似乎成为作家“跳出来”的一条捷径。

  “我曾去美国交流一个月,在那边遇到20个有所成就的作家,除了一人之外,都参加过创意写作课程。这个机制正在成为遴选未来作家的中心。”黄梵说。

  《文汇报》特聘首席编辑潘向黎认为,创意写作不仅有助于培养作家,而且培养懂写作的评论家。“一个国家只有优秀作家,而没有优秀的评论家,那是很可怕的,会成为作家的自娱自乐,这对于改良文学生态非常有益。”

  不过复旦大学教授王宏图对MFA并不乐观,将起比作长满虱子的袍子,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他说:“复旦MFA从2010年开始招生,已经走出几批毕业生,有写作成就的人并不多。领导希望每年都涌现出很有名的作家,那是把培养作家想得太简单了。”他认为,一大部分MFA学生并没有写作的激情,只是觉得这里好考,当作跳板,拿到学位后找一份好工作。

  “作家写出好东西,可能是一些看不见的机制在起作用,专门教不一定有用。”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对MFA的作用也不太看好。他认为,“创意写作教学要避免把教育上僵化的东西传给学生、束缚他们。MFA这东西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一定有,可能只是在特殊的历史阶段来那么一下子。”

  怎样处理文学的“能教”与“不能教”?

  以往盛行“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里面蕴含着一个“文学不能教”的命题,MFA的设立无疑打破了这样的局面。此时写作班举办者和教师面临着新的问题:怎样处理文学的“能教”与“不能教”?

  身为《西湖》杂志主编,吴玄可谓阅稿无数,也对写作深有体会。他认为,写作是一种语言冲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教的。单纯去教技巧,作用不大;当写作者涌起内在的冲动时并变成文字,技巧也就水涨船高了。

  “刘国梁那个发球坏坏的,能不能教?”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倪文尖说,以往人们说写作不能教,某种程度上是把写作神圣化、神秘化,是一种垄断和权力。他分析,乒乓球运动员训练的要诀在于分解动作,一天发无数个球。倪文尖同时认为,创意写作教学要得法,适当留“空”,技巧技法可以教,冲动、气质不可教,要尊重这样的规律。

  同济大学教授万燕认为,MFA能够训练写作的技艺,作家完成创作需要心灵的力量,需要野性的思维,这是很难教的。在文学的世界里走得越远,到了人迹罕至的地方,对心灵的挑战越大。她建议学员们,不论写小说还是散文,都读读诗,从中开启悟性。

  潘向黎提出,MFA搭建起一个平台,可以把作家们的感悟心得告诉年轻的写作者。比如她建议,不要让作品停留在半成品的样子,一定要写完。“我花了15年才克服这个问题,在电脑里留了一堆半成品,以后要续写的困难更大。这样会给自己一种不好的印象,就是作家可以任性、可以留下半成品。实际上,半成品根本无法比较,在不完成的状态下,作家实际上得不到进步。”

  文学作品有各种流派,创意写作要从什么教起?复旦大学教授谈瀛洲认为,先锋、后现代不能教,因为后现代剧作家反对被归类为后现代,他们认为后现代是不能定义的。而现实主义是写作的常态,学生首先需要知道常态是什么,然后去打破它,以后向各个方向去发展。

  “现实主义并非现实生活的拷贝,而是一系列情节、是因果的链条,由若干技巧集合起来。这些技巧可以通过学习训练逐渐掌握。”谈瀛洲说。

  如何化解MFA的身份尴尬?

  MFA属于在学位归类上属于艺术硕士(创意写作方向),而“教写作”在通常理解下归于中文系,所以MFA自筹划开办之时就存在一种身份尴尬。作为新事物的MFA如何与传统的中文学科融合共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丁晓萍介绍,这里希望设立创意写作班,可是现有的体制导致理想的实现困难重重。“中文系当然想把这个班拿下来,可是这里涉及到招生名额问题,要媒体与设计学院把名额划拨给人文学院,在当前的格局下,实际上很难。”

  与会专家认为,创意写作由中文系培养,是题中应有之意,因为中文学科集聚了文学史、文学评论等方面的专业资源,不少人本身就是作家,还与社会上的著名作家有着紧密联系;如果由艺术学科培养,在师资上难免捉襟见肘。

  同济大学中文系主任张生教授介绍,同济MFA当初申办的时候,也面临这个问题。当时的操作办法是,由人文学院和艺术与传媒学院联手申请,获得批准后,共同分享招生名额。如今仍然保持这种状态,即一部分学生由人文学院培养,一部分由艺术与传媒学院培养。

  张生提出,在当前MFA属于艺术学位而非文学学位的格局下,由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联手合办,不失为推进创意写作办学的一种办法。

  本网特约记者 董少校

   (发表于2016年11月21日上海教育新闻网。 责任编辑:刘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