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上海港西小学“优质”再生记
( 网络版,返回
)

港西小学的同学们在课堂上热烈互动。董少校摄影
本网讯(特约记者 董少校)一年级(2)班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学习《熊猫妈妈听电话》。老师请大家模拟通电话,同学们就两两凑到一起,扮演熊猫妈妈和小熊猫,甚至离开课桌找伙伴,对着前边屏幕上的图片仿造句子,展开对话。
这是前不久记者在上海市崇明县港西小学看到的场景。一至五年级的全部10个班里,都在进行着形式活泼、互动热烈的公开课。前来听课的市、区教育部门领导和专家对港西的小班教学成效赞不绝口——“全班的小朋友没有不活跃的,都参与了互动。这消除了‘好学生’和‘差生’的区别,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好处。”
“港西有底气把所有班级的教学情况都展示给大家,而且教学组织与城里学校相比也毫不逊色,真是不容易。”港西小学校长虞耀东自豪地说,学校在短短两年间突飞猛进,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师生精神面貌为之一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教育。这不能不归功于委托管理带来的神奇力量。
港西小学地处岛上农村,环境闭塞。校门几十米之外是一条河,放眼四望,沿河的还有工厂和农家,人流稀少,看不到什么商业和娱乐设施。虽说学校已有80余年历史,却在城市化大潮中难掩颓势,饱受生源和师资之困:家境好的学生随父母去了市区,学业好的学生被吸引到县城,教学水平较高的老师也“跳槽”到别处。2009年,港西小学总共有学生248人,约三分之一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教职工52人,平均年龄高达43岁;五年级毕业统考语数外三门学科平均分、总分、及格率、优良率都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正是在这一年,上海市教委实施第二轮委托管理工作,决定由虹口区广灵路小学委托管理港西小学。
本来,港西小学不少教师把上课当作一项硬任务,不想有什么改变,就等平静地退休。听到“托管”二字,如临大敌,以为学校要被外校“接管”,丧失原有的传统和特色。他们说,“穷小子和富家女谈恋爱,门不当户不对,可能有好结果吗?”有的老师则是事不关己的态度,觉得委托管理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委托管理不是占领也不是征服,而是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融合价值观念,互相支持合作,实现双赢发展。”广灵路小学校长孙爱军说。她提出“以服务谋认同,构建发展共同体”的托管理念,要求支援方摒弃居高临下的救世主心态,在实践中严格遵守“三不准”纪律:不准随意否定,不准以势压人,不准自以为是。广灵路小学的“低姿态”打消了港西小学部分教师的顾虑。
为顺利开展工作,他们成立了委托管理工作委员会,作为港西小学的领导和决策机构。孙爱军担任管委会主任,为托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虞耀东担任副主任,为托管工作的第一执行人。广灵路小学三位领导组成支援方常驻团队,几乎每周都会驱车上百公里来到港西小学,协调行政工作,增进教学交流。
管委会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增进两校的感情融合。“庆祝三八妇女节联谊活动”开幕了,从方案制定、主持稿撰写、主持人选拔到场地布置、奖品采购,均由两校教师共同参与。与此同时,跟岗培训项目也正式启动,跟岗教师与指导教师签订结对协议书。两校教师还共同参观世博会,聆听“改进师生关系”专题讲座,友谊变得日渐深厚。
在为期一周的跟岗培训中,港西小学教师顾赛萍到广灵路小学听了近十堂课,备受启发,“这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语言训练,而且是以文本内容为资源,紧扣目标,突出重点。”不少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他们在跟岗培训中拓宽了视野,对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感悟,信心更足了。
作为支援方,广灵路小学的教学力量全面融入港西小学,实现资源共享。两校教研组长结成对子,每月开展活动。一些特需团队、项目团队也不定期进入港西,为师生提供专项指导服务。港西的教师们在委托管理中尝到了甜头,不再畏惧和排斥,而变得热情主动,为亲历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而感到自豪。
如许多农村校一样,英语是港西小学的薄弱学科,2009年五年级毕业考试成绩在全县36所小学中名列倒数第四。当崇明县将举办中小学英语情景剧比赛的消息传到学校时,大多数老师想的是“随便应付一下,我们去做绿叶去衬托红花吧”。孙爱军鼓励大家认真对待,并联系广灵路小学三位英语教师组成“项目组”,到港西展开支援。他们纠正学生发音,教学生英语表达的技巧,不厌其烦。在预赛中,港西小学的剧目《白雪公主》取得了城北块第一名的好成绩。
“你们准备在决赛中得第几?”
“第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项目组”再接再厉,与港西小学的教师一道,给孩子们化妆、整理表演装,力求尽善尽美。最终,他们的表演得到了一等奖。一场英语情景剧比赛,让港西师生增强了信心,深深体会到“我们也能行”!
广灵路小学支援团队意识到,他们最终是要撤走的,单纯的“输血”并不能让港西小学长久得益,一定得“造血”才行,让受援校获得观念上的更新和管理体制上的变革。在管委会的主持下,港西小学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2009——2012),修改完善《教学常规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等一批规章制度,为托管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形成长效机制。
为推进港西小学的小班化教学,管委会依托“基于小班组织形式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带领全校教师投入到教研中来。研讨中,港西小学的校长老师们逐渐认同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化作理论的成果。“动手操作法”、“角色体验法”等一大批案例经验涌现出来,成为老师们开展课堂教学的宝贵财富。
哪里薄弱,就从哪里寻求突破。管委会提出“向课堂要质量”,校长、专家坚持每周听英语教师的随堂课,听课后给予详尽的讲评。两边教师围绕英语教材中知识体系的解读、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等主题展开实践和研讨,港西的老师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指导,内在素养变得更加丰厚。2010年,港西小学五年级学生英语统测成绩上升至全县第三名,综合成绩也从第三梯队跃入第一梯队。
全程参与港西小学委托管理工作的上海三知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王钰城说,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得到了素质的提升,并形成了好的机制,哪怕委托管理期结束,教学组织也可以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学生成绩更棒了,教师成长得益了,学校获奖变多了,家长满意度更高了。委托管理让港西小学里里外外都充满了精神气,老学校焕发出了全新的生机。
不少人疑惑:为什么广灵路小学会如此用心地为港西小学服务?孙爱军笑着说:“委托管理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我们全力去完成,首先是一种责任。在这过程中,努力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此外,托管并非负担,对双方都是发展的机遇。港西小学历史底蕴丰厚,乒乓球、无线电测向教育富有特色,我们的老师在交流中也得到了沉甸甸的收获。”
(发表于2011年7月14日上海教育新闻网“基础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