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面试

( 返回

 

下午两点半。我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来到S大学人事办公室。

地上堆着一叠叠资料,几个人在忙着整理。一位短发的年轻女老师站在离门不远的地方,望着我,好像已经等候多时。“你是董少校,对吗?”

我点点头,说:“你好。”随着她的引导,我坐在一张空桌子前面。

“你先填一份表格。这是人事办公室统一要填的。”参加面试的居然只有我一个人。她问:“你有笔吗?”

“我有。”说着就去掏口袋里的钢笔。心一慌,钢笔掉在地上,偏偏跌落了笔帽,溅出一团墨水。我很窘,好在她已走开,我赶紧掏出餐巾纸抹一下地板。等墨水干了就不好擦了。

过了一会儿,短发老师回来了,手里端着一杯白开水。我抬头看她一眼,说:“谢谢。”她微笑着。我接过水,喝了一口。

另外几个老师还是在整理资料。短发老师站在旁边,没有去收拾。我慢慢填写那份表格。

“我带你去找我们主编吧。”她接过表格,带我走出人事办公室。

我恍然大悟:原来她不是负责人事工作的。如果我能在学校编辑部留下来,那就和她成为同事了,天天相处。呵呵,如果。

阳光很明朗。S大学远离市区,空旷,安静。这是我第一次过来。以前好像听说过,细节却记不分明了。

短发老师边走边打手机。我落在她后面三四步,观望沿途的风景,心里在不断地琢磨着:“面试会是什么样的呢?我能留在这里吗?”走了一阵子,她回头说:“不好意思,刚才和朋友说了点事。编辑部就在前面。”笑容很灿烂。我紧跟上去,笑着说:“这校园挺漂亮。”

主编看上去五十多岁,很和蔼。我和他分坐在会议桌的两边。短发老师又给我倒了一杯水,而后坐在主编旁侧。我终于从正面望见了她的脸,端庄的衣服掩饰不住那份纯真,看来也就刚工作一两年。主编介绍说,她姓郭,负责学校的学报;他负责校报。两个人平时都在这个办公室上班。有一个位子空着,原先的老师考上公务员之后离职了。

“看了你的简历,我们觉得你条件很不错。这次只是随便聊聊,不要紧张。”主编说。

你对时事了解多吗?政治局九常委是谁?十七大报告的主旨是什么?新闻有哪几类?消息和通讯的标题有什么不同?写新闻应注意些什么?看得出来,主编是位老法师,严格按照“又红又专”的标准来选拔人才。

我说:“写新闻应该多陈述事实,少说废话,不能拖拖拉拉……”

“对!新闻应该用事实说话,就这一句就够了。去年校报年会上,有评委指出,你们交大有篇获奖作品存在很大问题——记者站到了前台。”

我心里一阵狂喜,居然是这样的么?那次我参加了全天的活动,还写了新闻稿发表在校报上。他们两个都去了,那说不定见过面呢。世界竟是这么小!我们围绕这个话题聊了一番,不由拉近了距离。

主编拿出一份材料说:“作为面试的一个环节,我们要请你写篇新闻。它是会计系报上来的,基本内容完备,但是很不符合新闻的要求,请你改一改。”抬头写着“董少校笔试考题”,后边是一段关于就业形势的文字。我仔细阅读,构思。郭老师轻声说:“相信对你来说不是问题。如果你留下来,会经常面对这样的工作。”

改写这新闻确实不难,但要落在纸头上,还是得动动脑筋,分清条理,拟个好标题。主编走开了,郭老师跟我说,学校每天四点钟下班,有多趟班车到市中心。“如果来得及,这次你可以乘校车回去,多少方便一点。”那倒是,从学校到地铁很麻烦。

已经三点三刻了,我刚完成导语。主编回来整理办公桌,郭老师也把提包、手套、围巾放到眼前。看来他们都准备开路了。我提议说,可不可以带回去写,然后Email过来?主编说:“不用了,你就口头给我讲讲吧,接下来打算怎么写。”我说了一通。他拿出校报,指给我看:“差不离,新闻就是要突出最新鲜的东西。”

离四点还有五分钟,主编单独走,郭老师带我去乘校车。简直是一路小跑。许多中巴停在校门口,她把我送上其中的一辆,说:“到了龙阳路地铁,师傅会停车的。”说罢匆忙去赶另一辆车。我还没来得及说一句“再见”,就看不到人影了。

想起这次面试,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校报年会。当时一定相互见过的吧?中午在华师大聚餐,我记得同桌的女老师来自一所偏远的学校,好象在浦东,或者在南汇,很可能就是S大学。

身边的老师碰我一下,和颜悦色地说:“郭老师发短信给我,托我把你带到地铁。我也是在龙阳路下车。”我连忙说谢谢。这位老师姓陈,是外语学院的,她说,原先郭老师也在外语学院,两个人很熟。

车子到了龙阳路一带,我就认得了,以前到过新国际博览中心。天桥两边有很多小贩,卖拖鞋,卖挂饰,卖CD包。周围在施工,蓝色的铁板把那一带切得七零八落。我们转了许多个弯,终于进了地铁站。

陈老师说:“你乘地铁吧,我去坐公交车。期望以后大家能成为同事。”

啊,原来她不是一起和我乘地铁!早知道这样,我就自己找过来了,何苦麻烦她跑大老远的路?我觉得很对不住她,也对安排这一切的郭老师充满了感激。

在地铁上,我努力回想校报年会的聚餐。没办法了,细节都再难复现;可是我在心底固执地相信,那天曾和郭老师围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而且,和她聊过很多。

 

                               200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