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心会《红高粱》 ( 返回 )
(一) 道乡村离我家不到二十里,那里拍过电影,我早就听说过。在那个时候,电影电视都是稀罕东西,看一看已属不易,上镜头就更难了。道乡众乡亲去摇过高粱,为拍电影出了力,这在周围数里是个不小的新闻。后来,我又知道了,那电影正是在国际上获了大奖的《红高粱》。 《红高粱》是作为一部反面教材给了我第一印象的。高中的语文老师说,有些人专门揭发出本国下层民众的阴暗面来,去取悦洋人,比如《红高粱》,这是民族虚无主义的典型代表。我也就是在这时候知道了张艺谋。在后来我又觉得,《红高粱》与《河殇》不是一个档次的,它没有明显的政治目的,而一般评论也说,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说是欣赏一部艺术品也好,认识一种文化现象也罢,我十分向往一睹《红高粱》之真面目。我想,那豪放的妹妹歌,狂烈的颠轿舞,大碗大碗的高粱酒,大红大红的高粱地,一定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十几年毕竟不是很短的时间,梦想的实现却也渺渺无期。图书馆里有琳琅满目的录像带,偏偏缺了《红高粱》;偌大一个上海书城,故事片的VCD有好几架, 问及《红高粱》的存在与否,售货员直摇头。不止这个社会是否有意躲避着《红高粱》,莫非越是武林高手越不肯出山的规矩暗合着它的神秘?抑或它已过时,不再值得一看?我不明白。 我读过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原著。书中人物的命运就像条条奔流不息的大河,给束缚他们天性和自由的河岸以剧烈的撞击。“我奶奶”是深明大义的抗日英雄,她大胆奔放,活得坦荡,活得真实。她散发着生命的淋漓活力,张扬着生命的原本个性。生命原来可以那般绚烂。合上书,我忽而发现自己已疏远了故乡那片热土,忽而发现故乡是咀日月精华育世间人才的宝地。我懊悔,我自豪,我心无法平静。 我看过张艺谋“红色系列”的另三部,深味其风格的淳厚与别致。菊豆活得很痛苦,可她在反叛中寻得了生活的本真;秋菊很拗,她不嫌麻烦几番打官司挣得的却是两难的选择;颂莲很静,经的背后却是不尽的无奈与牺牲。红染布、红辣椒、红灯笼各各是鲜明的意象,给人的视觉以强有力的冲击;巩俪的表演也恰到好处,演绎了一个个不寻常的故事。《红高粱》是开山之作,同样有大红的色彩,同样有巩俪的发挥,它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也去过当年拍电影的现场道乡村。乡亲们都知道那片高粱地的来历;他们清楚地记得杀驴、下跪求情和淋在水龙底下的细节;一位姑娘讲及巩俪晒在太阳地里,脸蛋像炭黑,讲得绘声绘色……傍晚,我站在拍过电影地庄稼地里,嗅着青草的腥味,目送夕阳的滚动,感受那份壮丽与辉煌。那生长着花生、玉米、大豆诸作物的黄土地,就是乡亲们赖以生存繁衍的黄土地呀!或许,当年那里真的生长过大片的红高粱,乡亲们真的有过小说里那样的传奇故事…… 梦寐以求的《红高粱》呀,你是我姗姗来迟的恋人,我会等待着你在我眼前出现的那一天!那时,我会感动,我会欣喜,你也一定会成为我一生里不灭的印记,永远留在我的心坎上!
2000.2.26
(下)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以从上海电视台看到了心仪已久的《红高粱》。放映从晚上十一点半开始,宿舍早熄灯了;我还是早拉好了电线,等待着那一个动人时刻的到来。电影验证了我的许多猜想,也带给了我全新的视觉冲击。在那以后,我从一个网战邮购了VCD,有机会反复的欣赏体味。我对《红高粱》似曾相识,却又觉得非常神秘;每次看它都会有新的感受,又总有不可捉摸的地方。 影片淡化了故事的发生地点,隐隐约约说是中国北方;小说原著里的故事是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而作者莫言的家乡也是在山东高密。那也就有理由说,《红高粱》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高密大地的风土人情。作为这片土地的子孙,我常常通过影片回观那里的父老乡亲们,反照自己祖祖辈辈曾有过的和正在发生的传奇故事。 “祭酒”是影片中豪情奔放的一幕。新酒下来了,“我奶奶”和一帮伙计慷慨激昂,为酒而歌,为酒而笑,因酒而胆壮,因酒而豪迈。敬祭酒神,在一种庄重的仪式中表达自己,升华自己。在今天高粱已种得不多了,酿酒的作坊也难得一见。同样是一种仪式,祭天祭祖的习俗还沿袭至今。每年寒假回去,我也会加入其中。在大年夜里,爷爷在院子里用谷秸绕供桌围一个大大的圆圈,供桌上摆着香炉,大把的谷秸放在供桌前面。饺子出锅了。端出来几碗放在供桌上,请天神和祖宗们来享用;点燃谷秸,整个院子都亮了。爷爷把几只饺子放进火堆里。我、堂弟和爸爸、叔叔一起跟爷爷向供桌跪拜,向四方跪拜。等这些都完了,小字辈们到外面去放鞭炮。电光和爆响驱走了小鬼,大家回来痛痛快快的吃饺子。爷爷从不对此说些什么,只有静默。过年是大家同乐,这快乐也请神灵们来分享;心存一份敬畏,再往后的时日里也就心安理得了。仪式的力量深入人心,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是那样的我爷爷我奶奶,恨则刻骨铭心,爱则惊天动地。为了给惨死的乡亲报仇,他们情愿与日本鬼子决一死战。而他们的爱,又是怎样的轰轰烈烈啊。在真爱面前,天条戒律可以弃之不顾。高粱地见证了他们的洒脱和疯狂,他们为爱而叛逆,无怨无悔。在家时我听说过许多这样关于爱的故事,村东村西都有,很久以前和现在都有,是心无王法,更是大胆的追求。尼采说:“当一个人,他是真正的高贵时,他不可能又是罪恶的;虽然每一条律则,每一个自然的秩序,即使是整个伦理的法则也都由于他们的行为而失色了。”《红高粱》里有这样真正高贵的人,我也想说,世世代代在那片土地也有过许多这样真正高贵的人。推一己而及万人,每个人都会有他的惊世骇俗;推一村而及阔疆,每一个群落都会有它的惊天动地。 对我来说,《红高粱》是一个缩影,一个象征,一个符号。它不复是一部平常的电影,却为我认识家乡和世界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蕴蓄在生命深处的熔岩终会喷涌,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譬如高粱地里的野合;侧耳静听,可以听到那悲壮的哭嚎,瞩目细看,可以看到那刚强的挺立,譬如高粱地里的伏击。那红极欲燃的高粱啊,可是大地上张扬生命的闪亮旗帜?
2001.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