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世博,我们共同见证

( 返回

 

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上海。此时此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八方游客在这里聚首,分享世博的欢乐。这场盛会离我们如此之近,只消一张小小的门票,就可以遍览五 大洲奇观。世博会是什么?是博物馆,是剧院,是露天演出,是建筑群,是生态家园,是游乐场,是时空隧道……然而又不是。世博总括了一切,名字就叫世博,无可替代。它是历史的足迹,它是时代的荣耀。世博会在创办159年后 首次落户发展中国家,来到中国上海,这奇妙的因缘我们有幸共同见证。

时光回溯到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召开。彼时,积贫积弱的大清王朝正处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间,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此后有甲午战败,有八国联军入侵,还有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直到新中国成立,雄狮苏醒过来,怒吼在世界的东方。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是近世中国少有的经济快速增长期,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也大为提振。上海世博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召开,它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别样宣言,也是中国人与世界人民的友好约会。

这里曾经是江南造船厂、南市发电厂的所在地,维系着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工业命脉。这里曾经是低矮嘈乱的棚户区,人们身在城市却生活条件低下。如今,大片厂房被腾空改造,大片陋屋被推倒,建成了全新的世博 展馆。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恒久规律,变化是大千世界的常态主题。当你看到用大烟囱做成的温度计,一定不要觉得奇怪,那是时代激变遗留下来的历史印记。

在过去的159年里,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砖石的房屋为钢筋混凝土的摩天大楼所取代,城市变成了高楼的森林。电灯、电话、电冰箱从想象变成了现实,从奢侈品变成了消费品,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让广袤的地球缩成了小小的村落。技术解放了人的身体和心灵,延伸了人的感官和想象力。世博会见证了近现代技术的长足发展,今天在展厅里以新构巧思面目出现的新机器 、新手段,或许以后会进入寻常百姓家,惠及民生:造型小巧的汽车,以眼睛控制打字的电脑,会炒菜的机器人……你不妨写下一个对未来的愿望,放进钱包,没准儿五年十年之后眼睁睁看着它变成了现实。

上海世博会吸引了两百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性组织前来参展,各国的智慧在这里聚集,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或许你早就对坐在石头上的美人鱼图景烂熟于心,或许你读小学的时候就从美术课本上看到过米勒的绘画《晚钟》,如今这些珍宝都来到了世博园区,不出国门,你就能看遍世界。一座座展馆就是一扇扇文化交流的窗口,从斗艳争奇的展馆外形到满目琳琅的展品实体,从演出互动的丰厚内涵到待人接物的细微礼仪,你会发现丰富的信息量催使你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和知识结构对待原以为非常熟悉的人和事,世界为之一变。西班牙马德里的竹屋亲近自然又环保节能,澳门德成按在原有典当功能退缩后变成了博物馆和文化会馆,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世博带来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展示。

在石油馆里,我平生第一次看到4D电影,虽然片长只有十分钟,却带来了震撼的难以忘怀的体验。地裂山崩、风雨大作、猛兽来袭的体验那样逼真,惊悚而刺激。我也是第一次直视鲜花盛开的过程,感受到从半空跌落、距离城市地面越来越近的独特体验。说来,摄影较之绘画、电影较之摄影都是视觉接受形式的升级, 中国馆里的动画《清明上河图》便是传统艺术的新式呈现。当今泡沫肥皂剧充斥荧屏,迪斯尼、购物橱窗、杂志广告等共同营造了介于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图像和生活方式,人们受此感染裹挟,早已见怪不怪。在不远的将来,相信4D电影也会加入其中,革新图像的 现实构成,扩充人们的认知边界。

诚然,天下并非太平,世博园各入口处等候安检的长队是一个悖论,显现着善良与邪恶的较量远未缓驻。科技的进步未必能与生活质量提高划等号。人们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发自然过程中,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危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当初,冰箱制冷剂氟利昂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地球上空臭氧层的破坏,给人类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再说回4D电影,感官体验的扩延并不等同于心灵的舒展,捆在椅子上的体验也与亲自走进花园观看花草成长过程迥然有别。人,作为万物的灵长,应该敬畏自然,不为物所役,不为技术所蔽,实现生活的长久美好。走进世博园区,你也一定可以体悟到这些警醒和启示。

 

           2010-5-11

 

( 本文获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奉献世博,创先争优”主题演讲征文活动二等奖,2010年6月)

 

 

两位游客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前,2010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