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交大毕业生双向选择招聘会吸引万名大学生 调查发现
毕业起薪比预期少千元
(网络版
,返回)

上海交通大学2008届毕业生双向选择招聘会昨举行,求职者正排队入场。董少校 图
通讯员 董少校 早报记者 韩晓蓉
上海交通大学2008届毕业生双向选择招聘会昨天在该校闵行校区新体育馆举办,这是近年上海高校单独组织的最大规模招聘会,现场有202家用人单位招聘,吸引了全国的万余名大学毕业生前来寻觅机会。
上海交大就业中心一项调查发现,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实际工资比预期少1000元左右。
外地大学生要求偏低
昨天的应聘队伍排成了长龙,交大法律专业本科生小沈同学排在队伍第一个,招聘会9:30开始,她7:30就到了。小沈已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并已经参加面试,正在等结果。她看到招聘单位目录中有五六家单位比较好,想现场来比较一番,权衡权衡。
交大机械专业一位本科男生希望月工资大致4500元,因为他了解过研究生大致月薪是5000-6000元。
复旦大学金融学院小施同学学的是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她坦言找工作虽看重“钱途”更看重“前途”。有已找到工作的同学月收入一般三四千,最好的月薪5000元。
相比而言,外地大学生的要求相对偏低,湖北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小王同学期望的月薪大致2000-2500元,北京物资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小李同学的期望月薪大约2000-3500元,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小龚同学说:“有同学去深圳的,月薪2500块左右;留在成都的大约2000。我上海有亲戚,希望在这边工作,月薪2500元就可以了吧。”
工资待遇写到展板上
在昨天的招聘现场,不少用人单位对工资待遇没有明确说明,有的单位则明明白白地把工资待遇写到展板上,如易思教育标明:高薪诚聘精英人才:第一年年薪6-8万,第二年年薪8-10万,第三年年薪10-15万,特别优秀者特别商谈,和公司长期合作者将获股份期权等等。
中国重汽集团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招聘人员梁先生表示希望找车辆工程、发动机及机械方面的专业学生,首先是专业对口,人数不限。初步了解过大学生的薪水期望,这些专业本科大概预期月薪6000元,“目前来说我们达不到,但是差别不大”。
平时多关注行业发展
交大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主任刘建新介绍,交大就业中心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实际工资比预期少1000元左右。
刘建新建议,大学生如果能在求职前有较多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比较容易对自身和就业市场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正读大二、大三的学生,如果多看一些就业市场方面的资料,多关注一些行业发展方面的分析研究,多与学长、校友的沟通联系,对未来的就业会有很多好处。
■人物
大龄硕士:投了80多份简历没人理
今年37岁的交大思政专业硕士黄先生在读研之前做过多年老师。“春节之前我投过八十多份简历,没有一个单位叫我去面试,因为年龄太大了。我家在湖北宜昌。现在不要说上海还是湖北了,只要是有单位要我,不管什么地方我都去,家庭的事情等工作落实了以后再说。”
除了年龄尴尬,成本尴尬和专业尴尬在招聘会上也不鲜见,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位女生,希望到上海来发展,但是觉得过来找工作成本太高。她根据上海交大就业网公布的用人单位目录,重点画出四五家,请朋友代为投递简历。按图索骥,方便快捷。
交大校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招聘人员胡良栋先生感叹:希望交大的毕业生能够为造船事业多做贡献。这个领域需要人才,但是他们更看重收入。“现在很多学船舶专业的同学去做金融、做贸易,这种现象很让人痛心。我们最需要材料、造船、机械等专业的毕业生,只要专业对口、身体合格,敞开大门,来者不拒。”
■建议
“不能只看重留在上海,做个白领”
在招聘现场,本地单位最受欢迎,记者在招聘现场看到,上海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一建筑公司等摊位前都排起了长队,相对于上海本地的企业单位来说,外地的企业单位较为“冷清”。
工行软件开发中心在招聘现场设置两个摊点,分别招聘杭州站和在上海站的学生。但是应聘上海站的明显比杭州站的多。杭州站的负责人比较清闲,而上海站的工作人员则忙得不可开交。
交大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统计显示,交大约九成的毕业生(含本科生与研究生)留在上海工作。上海交大校长张杰表示,交大学生不能只看重留在上海,做个白领;应该有更宽广的胸怀和视野。
因此交大今年重点邀请来自北京、济南、青岛、沈阳、厦门、洛阳等地的近40家外地单位来到招聘现场,希望改善毕业生的流向结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层次。
(发表于2008年3月2日《东方早报》
第2版。发表时为三篇文章、三次署名。新华网、新浪网、东方网等媒体转载时题为《交大招聘会:毕业起薪比预期少千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