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老爸有话说

弟弟,能不能和我一起玩呀?

( 文学作品网络版

 

董少校

 

曾经听书法篆刻家陈茗屋先生讲过一件事情:他女儿小时候在日本长大,偶尔回上海,到公园里去玩,有的小朋友抢她的玩具,推推搡搡的;他女儿不仅不“还击”,还向着欺负她的小朋友微笑。陈先生感叹,面对这种情况他也很为难,不知该让女儿怎么办,乃至怀疑以前的教育方法是不是错了。

类似的境况,我也在儿子元宝身上遇到了。到儿童乐园去玩沙子,他喜欢摆弄挖掘机和大卡车,可是在开大卡车的时候,挖掘机却被别的小朋友一把抓走。他回过神来发现挖掘机没了,就想去抢回来。我赶紧拉住他说:“我们不玩沙子了,去滑滑梯吧。”他就非常不情愿。

这么硬生生把孩子拉走,未免有点鸵鸟主义了,遇见问题就回避,并非长久之计。元宝到了三岁,已经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家里十几辆大大小小的玩具汽车,他可以从大小小排成一列,沉浸在当驾驶员的快乐中。我从超市买玩具车的包装盒,几次打算当废品卖掉,却都被他阻止,嘴里连连说,“那是我的”。

平时玩耍的时候,我慢慢向元宝灌输两个原则。一个是“学会分享”,有了玩具,要舍得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另一个原则是不能抢别人的玩具,如果看到小弟弟在玩挖掘机,也想过去玩,要跟他问:“弟弟,能不能和我一起玩呀?”

前不久去一家儿童主题乐园玩,元宝真的把这句话用上了,想要去拿别的小朋友在玩的卡车,我提醒,“应该怎么说呀?”他就说:“弟弟,能不能和我一起玩呀?”可是他说得很快,那小朋友听不懂这句话,也没什么反应,看起来仍像是元宝去抢夺他的玩具。好在小朋友的妈妈听懂了,劝孩子把卡车匀给哥哥玩。

有人说,孩子之间有他们交往的方式,在一起争抢玩具是难免的,就让他们“内部解决”好了。不过我想,身处外围的监护人,还是要对孩子的表现负责任。假如自家孩子玩具被抢,他去争夺回来,孩子之间没有发生激烈冲突,那似乎不必干涉;如果他要去拿别人的玩具,还是要讲点礼节,跟对方打个招呼。否则,在公共空间里横冲直撞唯我独尊,岂不成了通常人们所说的“熊孩子”。

在元宝成长过程中,作为父亲我有点惶恐,并不是因为从事教育相关工作,就教得有底气。怎么教孩子做事情得体,既不欺负别人又不小家子气,是对监护人本身的考验。我越来越觉得,陪伴孩子成长,仿佛重新经历一次童年,感受到其中细微的彷徨与喜悦,不断学习如何面对新事物,慢慢从生涩走向成熟。
 

(原发于2017年10月4日东方亲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