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老爸有话说

与宝宝的卧谈会

( 文学作品网络版

 

董少校

 

儿子元宝长到三岁,睡觉前一直有个习惯,就是需要大人在身边陪同。原本我觉得,这是很费精力的事,假如他能自己入睡,那不是可以腾出大人的时间做事情么;但他有需求,只好由着他,久而久之也成了家里的“新常态”。以前读大学,室友们经常熄灯后山吹海聊,没想到时隔十几年,跟宝宝也开起了卧谈会。

元宝从熄灯到入睡需要半个多小时,总要我讲故事。我曾讲《西游记》里面孙悟空借芭蕉扇那段,他听起来很费劲,听到有妖怪还感到惊恐,后来我就不讲了。如果元宝睡前看过一集《米奇妙妙屋》,我复述米奇用各种工具解决困难的故事,他就有种设身处地的现场感。只要我说“工具都用完了”,他就跟“那就快结束了”,仿佛完成了米奇的经历,心满意足地沉入梦乡。

角色参与的故事可以说是元宝的最爱,《宝宝上幼儿园的故事》《宝宝去买菜的故事》《宝宝去家乐福的故事》轮番上演,或者据实回顾当日见闻,或者添油加醋讲述他的“英雄事迹”。比如在去幼儿园过程中,分别遇到拼音、古文、英语、音乐、数学等老师,宝宝积极举手,背诵汉语拼音、杜甫《春夜喜雨》诗,演唱英文字母表、《上学歌》,从1数到20,最后得了小红花高高兴兴地回家。

穿插了知识技艺的故事多少有点费脑筋,有时元宝不想背,只好让故事里的另一个小伙伴背,他只是听,这样也免得睡前过于劳累或兴奋。《宝宝喂麻雀的故事》则融入对小动物有爱心、乐于分享食物等道理,并需要他适时背诵“听话”的标准做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看完了书要收起来,玩完了玩具也要收起来。”在讲故事中开展适量教育。

卧谈会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身体上的互动。元宝说“我不老实”,引诱我去用胡子扎他,或者去咬他的手指、耳朵、鼻子,他也非常享受这种在黑暗中被“攻击”的乐趣。闹腾一会儿感到累了,我用手拍一拍,他就睡了。

三岁的事情长大后当然不会记得,我努力回想小时候的经历,当是非常渴望被大人拥抱、关注和陪伴的。孩子会从这种非常亲密的相处中获得安全感,并学到知识和道理。稍微盘点可以发现,尽管白天有很多相处的时间,但宝宝睡前的半个多小时是互动效率最高的,特别有助于建立两代人之间的信任。过后我要训诫他的时候,好像也有了感情的资本,不至于引起他的怨恨或疏远。

忽然想到,元宝已满三岁,如果去上幼儿园,那么午休的时候没人陪,不是也得适应吗?去找朋友交流,得到回答说:“国外的孩子往往很小就单独睡,中国家长喜欢和孩子同睡,前者培养独立精神,后者建立亲密感情,各有好处。”好像有些道理。至于什么时候跟元宝分开睡,不再卧谈,我想还是顺其自然吧。

 

(原发于2017年10月11日东方亲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