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上海商学院校企合作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实训学生就业前景看好

( 网络版返回


  □特约记者 董少校

  本报讯 上海商学院与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开办委托班,取得丰硕成果。

  从2004年开始,上海商学院与各大酒店集团共同探索委托培养机制,由学校和企业合力培育酒店管理专业(专科)人才。上海商学院向企业提出计划招生、共同培养、定向就业的一揽子合作方案,先签协议,再招生,合作中所涉各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都以契约形式固定下来。从招生面试到日常教学,从学生实习实训到最后毕业工作,企业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的教学力量增强了,学生的就业方向明确了,企业也招到了满意的人才。

  委托班成了“香饽饽”

  现在,酒店管理委托班成了上海商学院的“香饽饽”,每年报考与录取比例达4:1,甚至更高。学校老师和酒店高层经理共同主持面试,考察报名者的英语水平、仪容举止等。每一个进入委托班的学生,都要经过企业认可。

  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都围绕订单式培养的要求进行。以酒店管理职能和服务岗位为导向,打破各门课程的封闭性与独立性,加强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培养。

  企业经理走进课堂

  在教学环节,酒店培训课程前移,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培训部经理走进课堂,为学生讲授餐饮文化、酒店产品等来自一线的知识。在企业为学校搭建的“宾馆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里,学生能学到餐饮、客房方面的操作技能,酒店人员的现场指导让学生做得更加专业。上海商学院生态旅游学院副院长姜红说:“这种教学不是做一场讲座那么简单,企业方面想来就来,而是纳入了正常的教学安排,有制度上的保证。”

  酒店管理委托班的学生前两年以校内学习为主,第三年则进入酒店实习。企业成了课堂的延伸,学生在客房部、餐饮部、前厅部等轮岗,全面了解酒店的日常运作流程。从2008年开始,委托班学生前两年每周拿出一天进入酒店接受培训,大三则完全在岗实训,学校与企业的结合非常密切。

  学生喜欢这种模式

  上海商学院2010届毕业生王婷进入喜达屋集团总部全球销售部实习,今年6月毕业后将转为正式员工。她说:“校内学习加企业实习的模式让我眼界开阔了很多,熟悉了喜达屋的环境,顺利留下来,写简历、面试这些过程全免了。”

  2009届毕业生凌霏开说,在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实习让她全面融入了酒店的文化,日常行为变得更加细致认真,综合素质、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正式工作三个月就升任部门主管,她所在班的40名毕业生中,35人如愿留在香格里拉大酒店,“毕业即就业”,在该校已成为可能。

  企业欢迎委托班

  香格里拉大酒店人力资源部运营经理刘宁说:“因为有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所以学生熟悉企业文化和运作流程,上手非常快。”世博会的召开使上海酒店管理人才十分紧张,但香格里拉并不为此发愁,“上海商学院委托班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人力资源储备。”刘宁介绍,企业用于合作的成本支出,远低于通过社会招聘和培训员工发生的成本,减少了因岗位空缺而产生的空职成本,对提高企业效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多年来,上海商学院已为喜达屋集团、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四季酒店集团等多家企业集团委托培养数百名毕业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模式。

 

   (发表于2010年6月10日《东方教育时报》“大学生周刊”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