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关注
科学投入为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网络版,返回
)
□ 董少校
日前,《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印发,并已开始执行。《规划》确定的五年发展目标非常具体,细到“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9%”,拥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同时立意高远,提出到2015年,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而奠定坚实基础,具有与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宏伟气魄。很多人不禁会问:上海凭什么实现这样的目标?
上海推进实施《规划》的全部底气和真正秘诀,在于抓住了教育投入这个牛鼻子。从上海财政教育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看,2010年为12.4%,2011年上升到13.8%,2012年将达到15%。《规划》进一步明确,这个比例“以后逐年增加”。上海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为“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
教育投入是政府公共财政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投入数量的持续增长反映了执政者发展教育的智慧和决心,那么投入机制的科学性则直接体现着教育行政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规划》中蕴含着一条鲜明的理念:以投入机制的转变为引擎,推动未来教育改革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教育投入,为上海教育事业快速稳步前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十二五”期间,上海高等教育经费使用将实现三个转变:部门预算以专项投入为主改为以经常性投入为主,市级专项投入以分散的条线投入为主改为学校整体投入为主,投入结构从注重硬件转为向软件倾斜。这些投入方式的转变更加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大学的办学积极性,而且将重心落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师资建设上,实现办学方向的理性回归。可以预见,随着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的转变,上海高校将驶入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责。随着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对教育公平的呼唤、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海“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将进一步顺应民众期盼,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多样、优质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并通过经费投入机制的完善来保障这个目标的实现。如新建约710所公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提高托幼机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强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的辐射力度,等等。这些都将带给民众直接的教育实惠。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为实现发展目标而夯筑基础的关键一年。今年上海教育投入达700亿元,比2009年的343亿元翻了一番还多,经费投入数量不可谓不高;教育行政部门再次申明了转变投入机制的理念,并陆续付诸各级各类教育的实践。在万物勃发的春天,上海教育人有理由畅想未来,向着《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奔走,腾跃,奋进。
(发表于2012年4月4日《东方教育时报》第5版。责任编辑:周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