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社会观察
传承汉字书写文化须继续加力
( 网络版,返回
)
董少校
前不久,上海市教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小学、初中阶段写字课的课时安排,并将对中小学生推行写字等级考试,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
翻看以往媒体报道可以发现,写字等级考试并非新生事物,上海已推行多年,只是实施方案发生变化,成为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新的考试办法则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须参加写字等级考试,成绩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成绩记入《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由此看来,写字等级考试由“选考”变成“必考”,引导写字教育更加给力了。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写字等级考试并非提升学生写字水平的万能法宝。不少家长抱怨,学生辛辛苦苦考出写字合格证书,可是在升学面试的时候根本拿不出手。成绩记入成长记录册,跟升学没什么直接关系,学生难免用突击应付的心态去对待。
我们需要反思,是谁造就了这样的现状?为什么具有英语特长的学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在文字书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上海中小学语文考试把写字单列评分,这是一种直接的引导。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写字等级考试与评优、升学进一步结合起来,为其赋予更高的评价权重,增加写字考试成绩的含金量,让字写得好的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每一个汉字都是中国文化的一块活化石,写字的意义超过写字本身,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深层文化感知。传承汉字书写文化需要继续加力,唯有如此,优秀的文字瑰宝才会真正成为人们共享的财富,延绵已久的文化血脉才不致断裂。
(发表于2011年8月24日《东方教育时报》第5版。责任编辑:周慰
。转载:上海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