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每天关机两小时”有必要
( 网络版,返回
)
董少校
“不要让手机控制了你们的生活和时间,醒着的时候,每天把手机关一两个小时,不分心地思考一些问题,专心地深入一些知识,静静地体会一下情感的波动。”(9月4日上海交大新闻网)上海交通大学蔡申瓯教授在开学典礼上对新生说的这番话,对被新技术浪潮裹挟的大学生,诚为醒世之言。
新的技术设备和服务为人们带来认识世界的新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但值得警惕的是,如果用一种全身心拥抱的态度沉陷其中,人很可能会为物所役,思想变得浅薄化、碎片化。
大学生是一个与新技术手段接触非常密切的群体。来到梦寐以求的大学,马上“晒”起自己的见闻感想:中午吃了什么,现在正参加一个什么活动,数学老师太帅了,这里的老乡很有趣,如此等等。于是,不论上课还是下课,都习惯性地刷一刷手机屏,看看上面有什么新动向,加上自己的回复。长此以往,看起来每一天都忙忙碌碌,过后盘点一下,却发现自己是在晃晃悠悠中度过了。
笔者不由想起上海交通大学的另一位教授——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他连续七年不看电视,不看网上新闻,谨慎地与“信息时代”保持距离。他认为,我们需要宁静和思考。迷失在信息汪洋中的人正在越来越远离自己的精神家园。身在信息碎片的包围中而不染纤尘,既是一种难得的定力,也是一种高超的智慧。
醒着的时候,每天把手机关一两个小时,这看似“形式主义”,实则警醒和激励。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不妨拿出一些时间,把自己交给图书馆,安静地读一本书,不管它与专业相关还是不相关;或者铺开信纸,给远方的朋友亲人写一封信,留下自己认真的思考和诚挚的感悟;或者在湖边的躺椅上坐一会儿,到操场上跑几圈,亲近自然,感悟天地的奥秘,聆听来自内心的声音……如此,思想的空间不受海量信息的挤占,精神生活才能丰富而充盈。
(发表于2011年9月14日《东方教育时报》第5版
,当日《新民晚报》A12版转载,查看电子版1、电子版2。
本文获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第17届“树人奖”作品类言论二等奖。责任编辑:周慰
。转载:新浪,网易,新民网,上海
交大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