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再现课改历程的小百科全书

——读于漪《行进在课改的路上》

( 返回

 

  ◎ 董少校 上海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于漪参与了国家和上海历次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她总结经验、辨析误识、发表新见,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推动者和贡献者。其新著《行进在课改的路上》共收录40篇文章,涵盖教材文本分析、魅力课堂营构等内容,呈现了中国课改的全历程。

  从教至今71年,于漪始终高举信念旗帜、弘扬人文精神,语文课程性质的“人文说”是她的重要思想成果。此前,教育界倾向于把语文当作工具和手段,于漪则发掘出语文的人文属性,认定母语教学须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在她的大力倡导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被写入语文课程标准,大大推进了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

  于漪长期活跃在教学一线,她的文章往往与课堂教学紧密关联,并注重探究教材底里,细读文本,充分发掘每篇课文包含的文学意蕴与思想价值。她还精心钻研课堂教学的各个层次,纵至字词、语法等教学内容,横至授课的起点、难点等环节,追求动听、动情、动心的境界。教师的精神成长与自我修为也是于漪关注的课题。她认为,教师应当以“四有”好老师要求为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语言修炼,同时也主张师生开展平等对话,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书中有些文章透露出浓重的忧患意识:对于语文教学受到英语的挤压和冲击、滥用双语教学等状况,于漪痛陈利弊。她站在全局高度,呼吁语文教师应树立教育自信,基于中国本土现实创造贴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

  《行进在课改的路上》由鲐背之年的于漪亲自选编,尽管部分文章发表时间已久,可教文育人、教育自信等命题依然有现实针对性。不管是一线教师还是教育管理者、研究者等,都适合阅读此著,不仅可回望课改初心,重温课改之路,也会对当今的教育教学产生新思考,收获新启发。
 


     (发表于2022年11月27日《出版商务周报》 第22版。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