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上海流动采血车进校园 2007年首站到交大
( 网络版
,返回
)
“我健康,我献血,我自豪,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交大人。”3月7日,我校师生踊跃参加志愿无偿献血,拉开了2007年度上海市流动采血车进校园活动的序幕。共有355人参加了本次献血活动。常务副校长叶取源亲切慰问参加献血的师生,赞扬他们的高尚品格,并向他们表示感谢。
我校历来重视献血组织工作,最近几年都超额完成任务,走在上海高校献血工作的前列。2006年,流动采血车来交大14车次,有2210人次的师生参加志愿无偿献血。据介绍,流动采血车下次到交大的时间为4月上旬。
报名表一纸难求
早上八点钟不到,上海市血液中心的两辆流动采血车就开到了闵行校区西食堂门口,随即有不少师生前来领取报名表,参加体检。因为事先得到了采血车进校园的消息,生命学院一位老师早早来到现场,献血之后坦然离开,去办公室工作。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志愿无偿献血了。
虽说已经过了早饭的时间,餐厅里依然人头攒动,一片忙碌。随着午饭时间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志愿无偿献血的队伍。12点钟,有同学向工作人员索取报名表,却被告知已经发完。化验桌前拍着两列长队,最长的时候达三四十人。
物理系大二的曾同学去年就想参加献血,却因为去得晚没领到表格,这次早上前两节没课,就领了一份单子去教室里填,下课后再来献血。他捂住胳膊上的针口笑着说:“献完血感觉没什么影响,当是一次特别的体验吧。”媒设学院研二女生小葛在读本科的时候没能献血,这次到食堂吃午饭,看到爱心献血车,毫不犹豫就加入进来,耐心地排着长队。等到她献血的时候,已经快两点钟了,可是她一点也不觉得浪费时间。小葛说:“能领到表格就算是幸运的,为社会尽一次责任,我感觉挺不错。”
一班三人齐上阵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F0502010班有三位男同学结伴来参加献血。葛同学在2006年5月第一次参加献血。前几天在校园网上看到了献血活动的通知,就告诉未曾献过血的谭同学和潘同学。在排队等候化验的谭同学期待着走上流动采血车的那一刻,不无激动地说:“身边有同学早就献过血了,在我的眼里,他们觉悟很高。今天也来献血,让自己的觉悟提高一些。”
潘同学对参加献血活动已经期待很久了。他说:“我们一位老师说过,在大学里如果没有得过奖学金、没有献过血,那样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听说流动献血车要来,所以就参加了。自己的血还能生成,但在危急的时候可以挽救别人的生命,我觉得这么做很有意义。”
各部门共同保障
为了组织好献血工作,我校各部门各尽其责,共同保障。后勤公共事业服务中心提前一周即做了周密的准备。校医院集中主要力量安排在现场,一方面协助血液中心进行报名登记、体检等工作,另一方面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食堂不仅辟出专门的场地,还准备了丰盛的餐点和饮料,为已经献血的师生提供热情的服务。
后勤有关部门提前在西食堂外挂起横幅,并为献血工作提供电力保障。校红十字会学生分会组织学生志愿者到献血现场,辅助进行登记工作,引导刚刚献完血的同学到休息区。他们分为三批共18人次,不辞劳苦,微笑待人。
此外,上海市血液中心在现场竖起了“无偿献血,助人助己”的宣传牌,倡导健康学生自愿献血,营造“无偿献血,情系万家”的良好氛围。
无偿献血境界高
正当献血活动热火朝天进行的时候,常务副校长叶取源走上流动采血车,亲切慰问参加无偿献血的师生和现场工作人员。他首先向献血人员表示感谢,又询问他们的身体感受,关照他们注意休息、保证营养、好好恢复。得知300多份献血申请表很快就被领完,叶校长非常感动。他说:“交大每年都超额完成献血任务,这说明我们交大同学有很高的素质。从自己做起,关怀病人,关怀社会,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叶取源认为,无偿献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表现形式,希望广大师生以献血人员为榜样,积极参与。
校办副主任陶剑也来到献血现场指导工作,关心献血同学。他说:“高校学子参加无偿献血是尽一种社会责任,展现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是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推动了社会风气。”


(范予谦为第二作者。网络编辑:郑茂。
摄影:陈锦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