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在神性和世俗之间

 

越剧《梁祝》在菁菁堂演出了,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去看过。第二天下课后,我在路上碰到了阿容,便问她看戏感觉怎么样。

“挺好的呀。”阿容乐呵呵地说。

“好在哪里呢?”

“你看那场景多漂亮——时而是碧绿的田野、青青的柳条,时而是怒吼的寒风、飘飞的白雪。”阿容抬头望着天空,边走边说,好像依然陶醉在昨夜的剧场里。“演员的服装和舞蹈也很叫人喜欢。因为有了这些优美的东西,所以当我回想起那个故事的时候,心头的忧伤和惆怅就越发凝重。”

我知道阿容很喜欢这场演出,对梁祝的爱情故事也深有体会。上海越剧院不动声色地运用了滑动台、中央空调、大功率音响等现代技术设备,完美地演绎了一个传统的爱情故事。不过我关注的还是故事本身。当爱情遭遇了外来的阻挠时,他们为爱殉情,化蝶双飞。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做出了那样的选择?毕竟,直到祝英台回家以后,梁山伯才知道她原本是女儿身。

听到我的疑问后,阿容笑道:“少校,你不是还生活在舞台上吧?——因为那是在演戏的呀!”

“可演戏也要从道理上讲得过去才行啊。”

“道理?”阿容沉吟了一会儿说,“非要找出个道理来,我就用赵老师的话来给你解释吧:爱的机缘是有神性的。我很赞同这种说法。真相大白之后,当梁山伯回想起三年同窗、长亭送别的场面时,完全有可能从点点滴滴的回忆中萌发出一种真切而无可言说的爱的情绪;于是,哪怕身处两地,他也可以深深地爱上祝英台。”

阿容的话让我心悦诚服。爱是有神性的,或许这就是相爱的道理吧。赵老师教我们《文本诠释学》,上午刚为我们解读了《边城》里翠翠的故事。他说,在这个世俗的社会里,爱情可以人工化。比如,一个男孩子投其所好,给自己不怎么喜欢的女孩子制造出浪漫的感觉。父母为子女包办的婚姻也可能是制造物。真正的爱情是有神性的,它拒绝一切虚假的东西。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爱情便是这样,虽然没有多少实际的接触,在内心激发出来的爱慕之情却非常强烈。赵老师说,千百年来,爱情一直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可能就是因为它包含了这个“神性”的内核。

“你去吃饭吧,我要先回寝室一趟。”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阿容已经走远了。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回想着刚刚发生的一切,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知道阿容有过怎样的情感经历,也不知道她在神性和世俗的比照中有过怎样的感怀。或许,那种惆怅的情绪不仅属于她,也会萦绕在好多《梁祝》观众的心头——因为他们对神性的爱情有着真诚的渴求,因为他们对世俗的爱情有着无奈的慨叹。

 

                                                             2005.1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