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保洁主管

 

网络版1网络版2返回

 
  大三下的时候,我们和对口班的同学开了一次交流会,听他们讲了找工作的曲曲折折。那一年就业形势很不错,可他们一个个都历尽了找工作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我的危机感从那个时候就有了,心里想,绝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该考的证书尽力去拼,要想锻炼就竭尽全力找兼职做。刚进入大四就买好手机,编好简历,拉开job hunting的序幕了。
                 
  四年的大学生活像一次长征,此时找工作就如陷进了泥潭,苦苦挣扎。
                 
  那一次去参加社会上的人才交流会,好容易看到一个看上去很不错的单位,牌子上不排斥应届毕业生,便过去应聘“保洁经理”的岗位。摊前的先生问了我的情况后,向我介绍岗位的职责。他说,你没有工作经验,进来了要从最低的岗位做起。我说这个我有准备。他又说,如果我们感到你的水平有限,你只能做到保洁主管。我觉得有点蹊跷了,不过还是说好。他把我带到了经理面前。经理说:“我们要的是真正对这个行业感兴趣的,要有耐心,有爱心,你有吗?”我说是。他又说:“我们的保洁说白了就是在大楼里打扫卫生,主管就是组织别的清洁工。进来了要做半年或一年的保洁工作。”我觉得有点不对劲,问道:“你们公司的薪酬在同行中是有竞争力的吗?”回答是:“我们不能保证。”我更加纳闷了:怎么会有这样的公司?我找错地方了吧?后来我又知道了:他们不提供住房,签约的话要等拿到毕业证后。我的老天!原来只是逗着我玩的。我象征性地留下了公司的联系方法,灰头灰脸地匆匆离开了。
                 
  在学校里觉得自己是个牛人,出去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据说那次招聘会有1100家单位,1.5万个岗位,我只投出了三四份简历。后来回音只有一个:叫我去做一份条件非常苛刻的兼职。真是凄惨。
                 
  过了这次招聘会心情郁闷,但郁闷只是刚刚开始。来学校招聘的公司大多发放申请表,前后我也填了十几份了,但面试笔试都没有希望。在研究生的招聘专场上,我看到了一些适合本科的岗位,就留下了资料。后来镇江一家单位打电话叫我去面试,我居然有些受宠若惊,因为那是第一次被关注。但去了那里就留不成上海了。我又打电话过去问情况,关于工资、住房、合同年限等方面。结果与自己的期望相差太大了。我权衡了一下,还是不愿意花那冤枉的车费。要两厢情愿真是难。这倒像是在谈对象了,很多时候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糊里糊涂,就这么拖着。
                 
  每一次参加招聘会,就会感受一次新的痛苦,也会有一次心态的重新调整。怨天尤人不是办法,总得找出自己的原因,用别样的姿态去参加下一次的招聘会。问题在于:如果眼前有各种各样的岗位可以自由挑拣,那什么样的才是适合自己的?自己的能力可以承担什么样的工作?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这些很难回答。
                 
  在泥潭里挣扎过了,“谈朋友”吹也吹过了许多。找工作往往与实习联系着,在几个单位尝试后,也大体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了。就这么在4月里签了一家单位,无喜也无忧。到现在尘埃落定,天下太平。
                 

 

                    (刊于2002年6月27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