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芭蕾舞精品交大遇知音

——上海芭蕾舞团芭蕾舞精品晚会在我校上演

 

( 网络版返回

 
                 
  红衣的舞者舒展肢体挥洒激情,四只小天鹅伴着轻柔的音乐翩翩起舞……6月8日,芭蕾舞精品晚会在我校闵行校区成功举办。菁菁堂里掌声阵阵,两千观众与上海芭蕾舞团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校党委书记马德秀和师生们一起欣赏了晚会,马书记表示,希望在现场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芭蕾艺术,体验同学们对艺术的感受和反应。党委办公室主任夏小和、宣传部部长曹荣瑞等领导也一起观看了演出。本次晚会由我校党委宣传部和团委主办,学生联合会承办。
                 
        
上芭倾情献演  观众由衷喜爱
                 
  上海芭蕾舞团精选了涵盖中国与外国、古典与现代不同风格的六个节目片断,全方位地展示出芭蕾舞的无穷魅力。《白毛女》是上芭的原创舞剧,首演于四十多年前,历久弥新。这次演出的第一幕戏份很足,情节交代非常明晰。《海侠》双人舞由拜伦的《海盗》改编而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之一。《天鹅之死》首演于1907年,展现了濒死的天鹅对天空、生命和自由的向往。
                 
  《红的畅想》群舞采用了《红旗颂》的音乐,时而轻快柔和,时而铿锵有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胡桃夹子》是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作品之一,第二幕的双人舞分为合舞、变奏、合舞三个部分,起伏顿挫,充满了童趣。晚会的压轴大戏《天鹅湖》第二幕更是精品中的精品,一只只小天鹅步态轻盈、舞姿流畅,仿佛爱与美的化身,带给人雅致而完美的艺术享受。
                 
  上海芭蕾舞团正式命名于1979年,20世纪中华经典舞剧《白毛女》使剧团一举成名,确立了上海芭蕾舞团在国内的一流地位。二十年来,一批芭蕾明星相继走上国际舞台,先后荣获10多枚国际大赛的奖牌。
                 
  这一次,包括季萍萍、陈真荣、范晓枫、孙慎逸、张薇莹等在内,该团曾在国内外大赛中得奖的主要演员悉数来到了交大。他们的节目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推崇,不少同学是站在过道里看完演出的。在《天鹅之死》演出的短短三分钟里,掌声就响起了六七次;谢幕时,观众用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了对晚会发自内心的喜爱。
                 
       
亲近高雅艺术  提升人文素养
                 
  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辛丽丽认为,送戏到高校可以培养芭蕾观众,让这种高雅的艺术得到普及,也有利于提高青年学子的综合素质。辛丽丽是我国著名芭蕾舞演员,曾在第三届巴黎国际芭蕾比赛中获金奖,并应邀参加第66届美国电影奥斯卡金像奖颁奖晚会演出,为祖国争得荣誉。
                 
  近两年,我校连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民族精神”“传统艺术”和“高雅作品”三个主题系列,组织和引进了越剧《红楼梦》、《谭盾经典作品赏析》、昆曲《长生殿》、《云南风》等十余场优秀艺术作品,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这次芭蕾舞精品晚会的上演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亮色。
                 
  据校精神文明办负责老师介绍,“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体现。学校正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入各类艺术作品,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提升人文素养,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近期学校还将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交大精神文化大讨论,这将为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和内涵发展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
                 
  演出结束后,马书记亲切慰问了演职人员,向他们祝贺演出取得了成功,感谢他们为师生带来了精彩的节目。马书记说,我们需要各种有价值的艺术来促进青年人的全面发展。相信像芭蕾舞精品晚会这样的活动会有助于推动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也会有助于促进我校的大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刊于2006年6月12日《上海交大报》。编辑:郑茂)